1)第十章 理藩学(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种想法是幼稚的。同时也是大顺道统问题影响下的思考延续。

  但至少,是个想法。

  比玄之又玄的修德、王道,似乎还更靠谱一些。

  至少在牛二看来,他觉得更靠谱一些。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内心对于该怎么办、怎么办是对的、怎么办是错的,便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那么他在他判断中,入乡随俗,保留印度原本的征税制度,就是完全错误的。

  虽然,似乎这种制度保留下来,很容易,大顺可以轻易地在这里征税——既然帖木儿的后代能在这里征税、阿富汗人也能在这里征税、英国人也能在这里征税,大顺想要按照其传统来征税自然也不难。

  然而在牛二看来,大顺的藩属政策、外交政策、或者说管理藩属的目的,就应该全部围绕着发展工商业、围绕着他的千船大移民计划来转。

  包括这些年大顺对日本、朝鲜的施压;对南洋的征服等等,在他看来思路都是一脉相承的。

  他认为刘钰的思路就是这样的,并且内心认为他以为的刘钰的思路,就是正确的。

  既然松苏改革已经出了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在下次改革的时候预知,然后解决掉。

  比如松苏的失地百姓,朝廷之前没钱,所以在牛二看来,兴国公苦心孤诣,让资本发挥力量,把百姓移到关东、南洋。

  那么,往南大洋、北美移民,无利可图,朝廷只要有钱,朝廷难道就不能干这个事吗?朝廷也可以干啊。

  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沿海地区,都可以沿着松苏改革的路子走。

  所以,大顺的藩属政策,就应该围绕着利于工商业发展、能够征收足够的税赋来移民这样的思路。

  显然,延续印度原本的征税政策,是不利于这个长远目标的。

  在这一点上,牛二认为,大顺和英国对孟加拉的统治,是必然不同的。

  英国可以短时间内带动孟加拉的工商业发展,因为英国人来买。加尔各答短短数年间,聚集了几万人口,都是以纺织业为主。

  而大顺则是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孟加拉的旧工商业崩溃,即便卖不出去,也绝不会买一些东西。

  那么,孟加拉最有利于大顺的状态,就应该是种稻米、种黄麻、种棉花、搓纱线、卖生丝、烫缫丝。

  除此之外的冶铁、织布、陶器等等产业,都应该全部毁灭。

  而种稻米、种棉花、种桑树这些,想要促进其发展,是万万不能采取原本的征税制度的。

  否则的话,大柴明达尔承包1100万白银的税、分包给下一级征收2000万、再分包给再下一级征收3000万……这还种个屁的棉花、桑树、稻米?

  大顺在这样的事上吃过多少次亏?现实证明这么搞,大家只会囤土地、收租子,而不是去搞种植、垦农业。

  对于该如何解决这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