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理藩学(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问题,牛二的思路也非常简单。

  把大的全部碎掉。

  把小的世袭化,也就是让他们做真正意义上的地主,全面私有化。

  一些小的柴明达尔,理论上土地仍旧是政府的,他们只是负责承包几个村落的赋税。当然他们自己也有土地、庄园等。

  牛二的思路,就是把承包世袭化,也就是变相的激进的地主所有制改革。

  比如这个柴明达尔,包了四个村子。那么,直接画个圈,丈量出这四个村子的范围,直接给这个柴明达尔永久承包。

  从法理上讲,原本是这四个村子的土地,是政府的。柴明达尔只是帮着政府征税。

  而现在,则是把这四个村子,直接打包,税还是按照原来的收,但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归柴明达尔了——政府向柴明达尔征收土地税,法理上是柴明达尔是向农民收租子,而不是做包税人来帮朝廷收税。

  农民依旧是农民,并不是农奴,柴明达尔也没有支配这些农民的法律授予的权力。

  迁徙也好、跑路也罢、换家也无所谓。

  总之,殖民政府认亩,不认人。

  也就是一种激进手段,打碎村社传统、敲碎土地所有权弄不清楚的问题,把一群界于地主和税吏之间的角色,通通快速地主化。

  日后你是搞种植园,把地租给工商业者、驱赶百姓逃亡;还是强迫百姓种植稻米、棉花;亦或者你就没有上进心就是要靠收租子活着,这都方便。

  因为大顺的统治水平,绝不可能直达每一个农户,而且村社制度、种姓制度这些东西,大顺搞起来也麻烦。

  所以在牛二看来,这种明确所有权、批量制造地主的方式,就是对大顺而言最合适的办法。

  农民原本也要交税,而且因为包税制和层层分包制的存在,他们的赋税并不低。

  现在无非也就是换了个皮,把农民要交的税,在名目上换成了地主的租子。对农民而言,区别不大,甚至可能比之前的负担更轻。

  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虽然还有一个中间商。但比起来传说中原本柴明达尔制下的8层中间商制,肯定还是减轻了百姓负担的。

  谷鲔/span8层中间商,政府能收到的钱还是那么多,下面承担了多少税赋,那就天知道了。

  那还不如直接搞一层承包商,大顺直接在孟加拉,创造几千户拥有几万亩土地的地主。

  由他们,作为大顺在孟加拉统治的基层支柱力量,瓦解掉原本的旧势力、旧贵族的影响。

  形成一种殖民政府——县衙——地主——永佃农的减少中间环节的垂直结构。

  大顺在税收上,也只和这些创造出来的地主打交道,不和下面的农民、村社打交道。

  这样做,是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的。

  政治上,可以将旧的上层势力一扫而空。

  这一点,大顺是不需要犹豫的,因为大顺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