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一八章 事物的两面性(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含量增高。

  因为淮南多雨、地卤日淡、雨热同期,对于兴盐业大为不利。

  但是,反过来看。

  因为淮南多雨、地卤日淡、雨热同期,使其大有利于淮南兴垦。

  凡要垦殖,必要雨热同期才最好,其中道理,陛下圣明,无需臣言。

  兴盐之弊四:黄淮冲击,海岸外延,积土日高,地卤日淡。

  宋时,淮河入海之处,在今云梯关。而今之云梯关,距海一百二十里。

  因为黄河入海、淮河入海之故,海水寡淡,本就不适合直接提卤煮盐。是以才有摊灰淋卤法。

  需要找专门的盐碱地,依靠地里面的盐分来提取盐卤。

  这些年冲击日多,外延日远,使得海水的渗透越发困难,地卤也就越发寡淡。

  但煮盐法又不得不用大量的柴草,虽然海水日退,但也不可能每年都跟着海水往前走,还要考虑柴草地是否跟得上。

  盐政官员又多呆板,明明地卤已淡,却又不准换业。而盐政官员之呆板,也又无可奈何,因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一旦朝廷松了口子却又不专门管束,很快就有侵占草场垦荒之士绅。

  非必须朝廷下定决心,彻底废弃淮南盐业,统筹规划兴垦之事,也正有利于一刀切之政策的执行。本朝也就只能执行一刀切政策了,更灵活的手段也不能指望各路官吏。

  与兴盐之事来看,海水日退、淤土日高、地卤日淡,这些都是盐业之弊。

  但是反过来看。

  海水日退、淤土日高,地卤日淡,这些都是兴垦之大利。

  海水日退,日后开垦出来的熟地,也就不用担心海水倒灌。

  淤土日高,也就不必担心日后,海水沿着地下浸润土地,使得苏北土地反盐。

  ……此等事物两面性之说,恕臣不能一一列举,奏疏之外,另有书册陈述。

  若陛下有废盐兴垦之意,则兴垦可行乎?

  地卤日淡,淡到什么程度才适合开垦?

  这些不是一句笼统之言就能决定的,臣亦有数据。

  根据科学院之测算。

  地卤含盐量,在%以下,对棉花生长不但无害,且大为有利。

  在%到%,棉花生长欠佳,但却可以茂盛地生长芦草、茅草和固肥金花菜。

  在%到%,盐蒿草亦可生长。

  而以黄河为北界、南通州为南界、范公堤为西界、大海为东界。

  以%含盐量算,共有可开垦之荒地约650万亩。

  伴随淮河修通、水利日兴,则可开垦之荒地,尚还有200万亩左右。

  黄河以南之800万亩荒地,又以何等方式开垦最为有利于国、有利于民?

  臣请效虾夷故事,以资本入场,圈地垦荒。

  资本入场,其利有四。

  其利一:

  资本雄厚,非小农之所能及。

  若小农垦荒,只能垦殖含盐量%下的土地,一旦高于此,则盐碱不能熟地。

  资本则不然。

  资本圈地之后,将地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