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二章 扬帆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什么问题?”郑朗问道。

  “好……多、多、大,”汪县令嘴chún哆嗦话也说不周全。

  其他官吏眼睛同样发直。

  经过数次考察后,郑朗计划做了变动。第二张图纸上一共八个大圩,面积五千多顷。郑朗计划安排中,还可以开拓五到七个圩区,整个太平州就可以定型,该圈圩的地方变成圩田,该留下的湖泊以后留作蓄水,整个圩田面积也有可能达到七八千顷。

  不算很过份,史上宋朝芜、湖一县就开拓出来九个大圩,以及诸多的小圩,实际利用面积也超过郑朗的计划安排。那开拓得有些过度。

  不但是太平州,长江一带以后会陆续有无数圩田产生,江东地区官圩达到七千九百顷,是官圩,sī圩面积可能是其几十倍一百倍,仅江、yīn芙蓉湖一带有一万五千三百顷圩田,也超过郑朗打算开拓太平州三县总圩区面积。

  后来安、庆到巢、湖沿江地区,不包括宣、州、滁、州等次内陆地区,圩田面积达到七万多顷,这才造就了芜、湖成为四大米市之一。

  或者一旦宣、州开发出来,圩田也会超过太平州数倍。面积大,优势总有的。可是宣、州一旦全部开发,必须通过漕运将粮食调运出去,也必须从芜、湖港口经过。

  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随之出现。

  这个税收若经营好,比圩田所得更多。

  数量不多,但每一个圩都是巨圩,几个圈子画下来,几乎一半多湖泽圈了进去。

  八个大圩都是联圩并圩,将无数个已筑好的小圩圈进去。

  这是郑朗的想法,若再过五十年,这想法不稀奇了,可在现在,几十名官吏们全部目瞪口呆。

  好处还是有的,郑朗之所以看重它是不是处女地,正是因为比较容易合理的勾画,再过五十年来,圈得一塌糊涂,难道提前上演一场强拆?

  所选的每一圩,也是比较科学的选址。而且圩大防汛抗洪力量集中,出事率少。

  但这些官吏们不知道啊。

  郑朗问:“又有什么问题?”

  “不能出事……”汪县令继续哆嗦地说。

  这些圩区芜、湖县占据着百分之六十的面积,小圩破掉,偶尔淹死几个老百姓也就算了,若是这样的大圩破掉,后果自己怎么能负担起来?俺们只是同进士出身的,不是你,是状元公,从哪儿跌倒还能从哪儿爬起来,一旦出事,我一辈子仕途算到头哪。

  “若是堤高一丈二尺,宽六丈呢?或者更高更宽呢?”是史上万春圩的标准尺寸,一丈不是三米三三,而是三米一六,这个高度与宽度也不标准,高地处有这个高度足够了,低洼处纵然高一丈五,还会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

  宽度也是如此,比如为了迁就湖泊,圩堤挪出来,产生不规则形,正好有一股河流直冲而来,对着尖角处,圩堤容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