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粉墙锦窗出画廊……出事了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朝南,南面是正面,而且,不同于玉澜堂的南北长、东西窄,整个乐寿堂“组团”,基本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接近正方形的格局,因此,乐寿堂的“门面”――正门加上两侧宫墙――远比玉澜堂来的宽阔,粉墙如带,锦窗星罗,是颐和园重要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本时空,粉墙、灯窗,一如原时空;区别在于,墙外亦如墙内――墙内是抄手游廊,墙外,也是“抄手游廊”。

  这样一来,乐寿堂的外观,就不是单纯的粉墙锦窗了,而是一条“画廊”,白墙、灯窗,成为了“画廊”的一部分。

  关卓凡之所以要做这样子的改动,是他发现,对玉澜堂的居住者来说,原时空颐和园的设计,有一个重大的缺陷。

  玉澜堂、乐寿堂位于昆明湖的东北角,皆坐北朝南,其中,玉澜堂位于昆明湖东岸,西面临水,乐寿堂位于昆明湖北岸,南面临水,二者相连,形成的夹角,就是昆明湖的“东北角”了,因此,如果不坐船,由玉澜堂西去,乐寿堂为必经之路;反过来也一样――由乐寿堂东去,玉澜堂为必经之路。

  问题在于,颐和园的殿阁,集中于万寿山南麓,其中,东部,即玉澜堂、乐寿堂所在的区域,算是“起居区”――生活区;“游观区”,却是在中部和西部,譬如,万寿山乃至整个颐和园最重要的中轴建筑――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等,都在中部。

  还有,“游观”的最重要的路径――长廊,其东端“邀月门”,就是乐寿堂西跨院的西门――也即是整个乐寿堂“组团”的西门。

  玉澜堂往东是仁寿殿;仁寿殿再往东,就出了颐和园,因此,慈禧如果“借道”玉澜堂东去,主要就是去仁寿殿,但仁寿殿为“皇太后”正殿,一年之中,只有万寿及极少数最重大的节日,才会启用,其中,冬天的节日,还多半不会在颐和园过,因此,慈禧“借道”玉澜堂去仁寿殿的机会,是很少的。

  当然,“借道”玉澜堂,亦可沿昆明湖东岸南下,不过,如前所述,颐和园的殿阁,集中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东岸,重要的殿阁,只有文昌阁一处,而这肯定不是慈禧感兴趣的地方。

  如果慈禧想去蓬莱岛什么的,坐船比传轿更加方便、舒爽,根本用不着兜个圈子,“借道”玉澜堂,沿东岸南下的。

  同玉澜堂一样,乐寿堂也有自己的“私家码头”――一出正门就是了,码头还有个名目,叫做“水木自亲”。

  就是说,慈禧“借道”玉澜堂的时候很少,慈安“借道”乐寿堂的时候,却是很多的――主要的“游观区”,在乐寿堂西边儿嘛。

  “借道”,有两种“借”法。

  一种是自玉澜堂和乐寿堂共有的那道垂花门――即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