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与岳飞之间的小小嫌隙_模拟人生:皇帝养成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二人皆有从龙之功,曾助刘辩脱离险境,有救驾之功,正所谓功高莫过于救驾,计毒莫过于绝粮,单凭从龙救驾之功,二人便足以位列武将之首。

  其次是张俊,张俊有投诚之功,并且人家也的确很有本事,加之其为赵构时期的军中大佬,考虑到需要安抚群臣的目的,刘辩亦要在军机处中为他保留一席之地。

  最后是徐达和岳飞,徐达有克城之功,奉命全权指挥大军攻克临安城,并且在率军向临安城进军途中,已经完全展示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让他进入军机处,也实在无可厚非。

  五人之中,唯有岳飞的入选,令众人感到颇为惊讶的同时,又有些不解。

  首先,时年二十四岁的岳飞,便已进入军机处,那将来再立新功时,又当如何封赏?赏无可赏之时,又该怎么办?

  其次,常遇春在进军临安的途中,常将先锋,其功比之岳飞亦不遑多让,二人入选军机处,尚在两可之间,而刘辩的决定,却是令直肠子的常遇春感到十分的不满。

  在常遇春看来,岳飞虽有破金之功,但是,时迁才是破金的关键所在,若无时迁,岳飞必定无法得此大胜,岳飞完全是借助了时迁的消息,方能立下此等大功,岳飞既非首功,又为何要将破金之功全都算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呢?

  韩世忠率军奇袭金军侧翼,亦是大功一件,这又怎么算?再者,听闻岳飞曾动过擅自调动大军攻克西安府的念头,这又算是怎么回事儿呢?

  常遇春对于刘辩将岳飞简拔进入军机处之事颇有微词。

  刘辩在得知常遇春的心意之后,私下召见常遇春,并且罕有耐心的向他做出了一番解释,刘辩直言,岳飞的大局观令朕感到十分的惊讶,他有统领大军的能力,朕欲对其大加培养一番,待其成长起来,可保大宋四十年太平。

  常遇春见刘辩心意已决,因此只得悻悻点头,表示愿意无条件接受并拥护刘辩的决定。

  刘辩在面对武将的时候,感到无比的轻松,也是常遇春直来直去的性格,令刘辩对他放下了戒心,若是换做其他人,可能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刘辩见常遇春一脸郁闷的模样,根本就是口服心不服,于是笑呵呵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将几天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如实的说了出来。

  当岳飞大破金军的消息传到临安时,刘辩大喜过望之下,亲自修书询问岳飞,是否需要趁势发兵进攻西安府。

  刘辩毕竟身处后方,对前线之事做不到了如指掌的程度,因此他亦要征求一下岳飞的意见。

  数日后。

  岳飞的回信,却是彻底坚定了刘辩将其迁入军机处的决心。

  岳飞在信中如实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时机未到,不宜发兵进攻西安府,他在信中做出了十分详尽的解释。

  岳飞说:完颜宗翰因战事不利而生了一场大病,此番回京之后,定会遭到政敌的大肆抨击,两方势力之间的斗争已不可避免,而双方亦会因为长期的政治斗争而生出嫌隙。

  若我方趁此向西安府发起攻势,则势必会引起金国内部同仇敌忾,届时,争斗不休的双方亦会选择暂时罢兵休战,一致对外,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

  此时出兵,不啻于是在帮助对方化解内部矛盾,不如在后方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之际,再引大军,兵发三路伐金,或可起到毕其功于一役之奇效。

  刘辩说罢,常遇春默默地站了起来,躬身向刘辩行了一礼,道:“鹏举有大将之风,臣心服口服。”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