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_从拳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霞寺,拨币增建法幢,达二千余间,殿阁宏丽,冠绝东南。

  “二位施主这里就是舍利塔”小沙弥将两人带到一座塔面前介绍道,“栖霞寺舍利塔为南唐遗物,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建于隋代,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命天下八十三州建仁寿舍利塔,栖霞寺有其一,十世纪南唐时重建,是栖霞寺内最有价值的古建筑。石塔八角五级,高约15米。基座围以勾线造石栏杆,为近代发掘五代原物复原。基座地面雕刻海水及龙凤鱼虾等图形,现仅残存一部分。塔身下须弥座各面浮雕释迦八相。第一层塔身特别高,正面及背面均雕刻版门,东北及西南为文殊(已毁)及普贤菩萨像,其馀四面为天王像。其上为密檐五级,其间刻有小佛龛。各檐仿木构瓦面,角梁端有环寺铃铎,尚存少数。塔顶原为金属刹,有铁链引向脊端重兽背铁环,后世改用数层石雕莲花叠成的宝顶。宝塔图像严谨自然,形象生动,雕刻十分精致,构图颇富有中国画的风格,为中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历经千年风雨,虽有部分石檐毁坠,仍巍然屹立,成为金陵佛气极盛的见证。 ”王文源看着浮雕惊叹不已,站在浮雕前面摆了各种造型让吴师叔用相机给他拍下来。

  三人又来到大佛阁,又称三圣殿,供无量寿佛,为南齐时弋开凿,位于舍利塔东。佛像坐身高十点八米,连座高十三点三米,观音、势至菩萨左右立侍,高十一米。佛像的衣褶风格,颇似大同云冈石窟之佛。原为舍利塔旁的两尊接引佛,高三米多,秀美典雅,与洛阳龙门石佛相似,亦为中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

  三人越过大佛阁,后面是千佛岩,在这里可以看到东面的舍利塔。千佛岩,有“江南云岗”之称,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据《栖霞寺碑》载,南朝齐代明僧绍死后,其子仲璋与沙门法度首先在西峰两壁上镌造无量寿佛及观音、势至两菩萨。相传佛像雕成后,在佛龛顶上放出光彩,于是,齐、梁的贵族仕子,风闻而动,各依山岩的高下深广,在石壁上凿雕佛像,或五六尊或七八尊为一龛,号称千佛岩。共计南朝造像有二百九十四座佛龛,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续有开凿,共计佛像七百尊。梁代临川王萧宏将佛像加以装梁代临川王萧宏将佛像加以装饰,金碧焕然,千佛岩位于南方,与云冈石窟南北遥遥相对,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刘宋明帝间,处壬明僧绍隐居栖霞山,夜梦山岩间有如来放光,于是发愿造窟,未果。次子明仲璋继承遗志,请僧?法师设计,在西峰石壁开凿龛窟,和僧人法度共同在四八四年刻凿无量寿佛(阿弥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