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 理所应当_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凌晨时分。

  天还没有亮,外头一片漆黑。

  客栈里已经人声嘈杂了。

  这个客栈距离贡院很近,住在其中的大半都是来参加府试的考生。

  考生数量极多,范进签到后就即刻换衣出门,吴四喜提着考篮,打着灯笼跟随。

  主仆二人在客店里和诸多同伴出门,一出门,就立刻被无数盏灯笼包围于其中。

  前后左右,到处都是提灯赶考的考生和他们的伴当,长随,书僮。

  当然也有很多衣衫破旧的考生,连灯笼也打不起,借助着旁人灯笼的亮光,一脸坚毅的提着考篮在人群中默然前行。

  两侧道路的店铺都是灯火通明。

  店家都是在利用这最后的机会要努力多出一些货,过了今天,就得等一个月后的道试了。

  范进微笑着,慢步行进在人群之中。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

  大家彼此打着招呼。

  “在下范进,南海考生。”

  “在下……”

  作揖,打躬,问候彼此,报姓通名。

  气氛很是友好。

  甚至有人在这最后时刻还在背自己刚作好的时文,请同行的考生们点评。

  大伙也不会客气,有精妙的句子就是喝采。

  不好的地方就是挑刺。

  刺被挑的多了,背时文的考生冷汗淋漓,深悔自己孟浪……

  范进看的暗笑,也是有一种深深融入其中的感觉。

  自己也是这特定人群中的一员,也是不停的和人打着招呼,通名报姓。

  不谦虚的说,除了少数顶尖的勋贵武将,眼前的这伙人,还有将来的这伙人,提着一样的灯笼,进入一样的考场。

  这些考生中未来会出大明的精英。

  大明二百多年的历史,除了帝王外,历史就是由这么一群提灯挎篮的考生中涌出的精英组成。

  可以说,大明的历史,就是由这一群书生来书写。

  从明初淮西武夫集团被铲除,土木堡之变后,靖难勋贵的精英一扫而空。

  文官势力就左右着帝国的走向。

  内阁加清流影响中枢,地方是文官,士绅,生员,三位一体。

  这个庞大的帝国维持了近三百年,最终死的极其憋屈。

  范进行走在人流之中,思绪却是飘散着……

  自己终不能只当一个买宅邸,置田地,只管享乐的禄蠹官员。

  既然来了,就要融入,也争取做一番事业,争取改变一些东西……

  快到贡院龙门时,已经是人山人海。

  县试是不能和府试相比。

  番禺,南海,香山,新会,阳山,连山,东莞,新安,增城,龙门,清远,新宁诸县外加一个连州。

  还不止如此。

  驻守广州的各卫下的军卫子弟,也是可以参加科举的。

  广州前卫,广州中卫,广州后卫,广州左卫,广州右卫……

  府城中不光是广州诸卫,番禺卫和南海卫也有驻军在其中,光是驻军和家属就有好几万人之多。

  其中也有过百名的通过了县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