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格竹悟道_明朝大官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他父亲是考过状元的,怕他想不开,就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王阳明却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是啊,阳明先生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自己兄弟却以不登第为耻,这完全是违背了阳明先生的宗旨。

  别的且不说,这话传回阳明书院,恐怕被开除都有可能。

  这陈舟,好阴险!

  田教谕和李文彬也是目瞪口呆,这陈舟,连阳明先生的典故居然都如此熟悉,还借着这个给了董氏兄弟致命一击。

  董氏兄弟是没有办法说话了,总不能把王阳明的话推翻了吧?

  真是阴沟里翻船!

  两兄弟都有点恨上李文彬了,要不是听了他的挑拨,自己兄弟何至于出这样的大丑?

  冷场了,田教谕看了一眼李文彬,李文彬苦着脸站了出来,正要说上几句下台阶的话,陈舟又笑了。

  “训导大人不要着急,我话还没说完!”

  还有话说?

  董氏兄弟如五雷轰顶,还没说完吗?

  难道还有比这更难听的?

  “秀才可以成为举人,举人可以考中进士,阳明先生之所倚仗威震天下的,不是功名利禄,也不是权势功绩,当然,阳明先生境界至高,我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两位兄台醉心科举,也是可以理解的”

  董氏兄弟欲哭无泪,这话听起来是在为他们开脱,可是越开脱,就离着阳明书院越远啊!

  快忘了我们吧,两兄弟恨不得能隐身。

  “阳明先生初学格物致知,探幽发微,遂有‘格竹’之事!”

  格竹,是王阳明的一大典故,甚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王阳明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路过广信,拜谒大儒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很是高兴。

  这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从大学里来的,朱熹把它发扬光大为“格物致知”之学。

  这个学派影响有多大呢,以至于西方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传到中国之后,就叫做“格致”!

  王阳明如获至宝,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理论。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究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现,人也累得病倒了。

  从此,王阳明就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这一向是董氏兄弟津津乐道的事情,今天,却从陈舟嘴里说了出来。

  “跻身进士,踏足仕途,被杖谪贬贵州龙场而悟道,遂成心学之祖!”王阳明考中进士做了官的时候,宦官刘瑾擅政,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王阳明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