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 瓷器行会的会首_南宋小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次斗瓷大会的五位评委出场了。

  走在最前面的一位白须老头,乃是景德镇瓷器行会的会首罗桓。第二排左右各随着一人,右侧那人正是一脸微笑模样的孙山,左侧那人则是瓷器行会的副会首包闩。再后面还跟着两人,也都是瓷器行会里分量不轻的大人物,一个名叫孙旺,另一个名叫李瓷。

  人常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孙山自然也深晓这个道理,虽然身为此次斗瓷大会的主办者,但他还是自甘屈居了次位,给足了本地瓷器行会面子。花花轿子人抬人,生意场上就那么点规矩,你给足了别人面子,别人自然也会加倍还你面子,何况他还是身携重金的大客户,走到哪儿都有一堆人捧着,孙山微笑着周旋其间,一时间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作为斗瓷大会第一个环节的斗器比试,就在这样宾主尽欢的氛围下顺利开始了。

  在正前方的高台与参赛者坐席之间的空地上,此时已经架起了数排木架,架子上摆放的正是此次参赛的瓷器展品。

  孙山作为评委之一,跟着其他四位评委,沿着展架一件件瓷器看过去。其他四位评委的兴致颇高,每件展品都会亲自点评一番,而孙山却是兴致寥寥,面子上还得装作一副极感兴趣的样子,每次有评委下了评论,他都会很配合地点几下头。

  这一大圈看下来,一共七十六件展品,造型样式虽然五花八门,工艺水平也高低不同,但瓷器的品种却大都毫无新意,几乎是一水儿的青白瓷。

  这种青白瓷,又称影青瓷,乃是景德镇独创于北宋中期,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细腻,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又有“假玉器”之称。正是由于青白瓷这种仿玉的特质,一经问世便深受国人的喜欢,向来销路都很不错,可以说是景德镇各家瓷器商的主打产品。

  但是目前的青白瓷市场,基本已经趋于饱和,孙山再半路掺和进去,根本就没多少利润可图,作为后来者的他也轻易竞争不过这些经验丰富的前辈同行。

  所以,他对此提不起半点兴趣,一颗心思早就飞到接下来的斗识环节中去了。

  “方公子,你对老朽四人评议出的名次可还满意?”会首罗恒递过来一张纸条,语带试探地对孙山问道。就这一会儿的工夫,几人低头和议过后,最后的比试结果已经出来了。

  纸条上写着夺得瓷王称号者,乃是一件青白瓷****造像,神态线条极其精美,拔得头筹还算实至名归,但是能与之媲美者也不是完全没有,譬如有一件紫苏倒流壶,孙山就看着很不错。

  令孙山诧异地是,这四人明明没有当着他的面暗议,作出的选择却是一模一样,四个人很默契地都同时选择了****造像,而提供这件瓷器的参赛者正是会首罗恒家族的湖田瓷器行,罗恒一副很期待的样子并不奇怪,但其他三人的模样好像也一点都不失望。

  看来他们背后肯定已经事先达成了某种交易,先合力将罗恒的瓷器行抬上头名,最后再坐下来一起瓜分大蛋糕,毕竟孙山提出的二十万件订单份量实在太大,根本就不是一家瓷器商可以轻易吃下去的。

  这种暗箱操作孙山也懒得去管,反正他也志不在此,只听他点头赞同道:“四位前辈之评议公平公正,此件瓷器一举得魁乃是实至名归。”

  “不过,这一结果先不公布了,免得影响了其他参赛者对下场比试的热情。”孙山补充道。

  罗恒闻言,一边满意地点着头,一边附和着孙山的提议:“方公子所言有理,那就放在最后一起公布吧。”

  终于熬完了斗器比试,接下来就是孙山重点关注的斗识环节。

  (ps:最近这两天连着失眠,既睡不着,又不清醒,至于原因,老白也很纳闷,既没嗑过药,也没喝咖啡,思来想去,可能是喝了哥们从朝鲜带回来的高丽参泡酒。反正是整天迷迷糊糊的,我也搞不清自己码了些什么,诸位书友将就着看吧。sorry!!!

  新阅读网址:,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