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 二十五斤地瓜米_六十年代逛淘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铁屋村存放资料的管理房,从外表看来并不起眼。但跟隔壁的仓库一样,都是用上好的木料和土石建造,防水防火的能力,应该是铁屋村最好的。

  集体仓库的存粮的地方,无论任何时候,粮食都是生命,一旦漏雨失火,都是危及全村人的大事情,再怎么小心防范,都不为过。

  明霞本身是一位设计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职业习惯地观察此处的设计方案。

  虽然日暮西山,但管理房内,有一个罕见的大窗户,让这里的光线并不算差。

  房间的四周,是整整齐齐的木头柜子,上了一层暗棕色的漆,从漆色来看,温润有光泽,表面没有灰尘,显然日常打理得仔细。

  木头柜子里一叠一叠摆放着不同类别的文件档案。没一本册子,还是使用线装的方式装订。

  明霞借着一点太阳余光,看到一个柜子上,贴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字迹端正,不过是明霞能辨认,但无法书写的繁体字。

  “一九六六年工分登记册。”

  每个柜子,每个资料,都有这种小纸条进行分类标注。其中,有每一年的粮食发放登记册,猪肉发放登记册,更为详细的,还有土地开荒登记,茶山采茶登记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管理者,是一位非常细心认真的人。

  见微知著,明霞对铁屋村的这位老会计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更明确以后如何与这位远房的二伯打交道。

  明发云从角落的柜子里,找到一本表面泛黄的本子。

  明霞在册子放在桌面上时,就看到面上写的汉字。

  “铁屋村借粮登记。”

  明发云知道明小丫不识字,于是解说道“咱们村子里,无论是向集体借钱,借粮食,借种子,还是接工具,是有惯例的,首先要经过村子里的批准,然后在我这里登记,还要盖个手印。”

  一个村子里,家家户户过日子,总有一些不凑手的地方,缺粮缺钱的情况,都有发生,因此,向村集体借东西,也是有惯例的。

  明发云说的操作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明小丫点头表示同意。

  “村里订了规矩,每户人家,每次借粮不超过五十斤,等你这五十斤快吃完了,如果还要继续借,就重新登记。”明发云看继续解释道。

  这个分量,正合明霞的心意。

  她们目前居住的房屋,连睡觉的地方都无法保证卫生干净,屋顶都会漏光,若是囤放太多粮食,哪天天降暴雨,那可就麻烦了。

  “向集体借的地瓜米,等到夏收的时候,村里会算过你们的口粮,留够你们吃的,剩下的用来还债。”

  明发云一边解释,一边拿起桌子旁边的毛笔,沾了沾砚台上尚未干涸的墨水,在纸张上起了新的一行,写下了明霞这次借粮信息。

  明霞扫了一眼,看到明发云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