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四章 七万对十万_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宫娥连忙应声说着,见方世玉离开了,他们这才敢进屋子,一左一右的搀扶着已经起不来的马淑,来到梳妆台前,开始打理自己。

  方世玉的步子很快,来到了文华殿。

  看了眼杨寓道:“梁国公走到那了?”

  “殿下,梁国公已经过了紫荆关,再有三日就可抵达泾阳,北上到宁夏,按照梁国公的行军速度,再有十三日,应该就可以从宁夏抵达西北四城地区。”

  “江南的粮价稳定了,北京的粮价却在疯涨,夏元吉呢?怎么不见他人!”方世玉看了一眼,望了眼外边的人群,人头虽然不少,但却没有看见他要找的人。

  大明也是个极端了,南边的粮食绝收,如今好不容易算是稳定了南边的粮价,北方的粮食又出现大量减产情况。

  这样折腾下去,北伐大军已经过了居庸关,一路向北挺近,每天的粮食支出都是恐怖的数字。

  杨寓道:“夏尚书应该是去找商人买粮去了,北京粮食暴涨,他是最心急的那个。”

  “事关民生,战争,不可不急,实在不行的话,从关中运一批粮食北上,汉中修的也差不多了,看看蜀地的粮食能不能运出来。”

  “尽可能让江南和直隶地带,在明年收成之前,不要在有饿死人的现象了。直隶日报上边都说的很明白了,各地粮食减产,这特么的,不是在散播不良言论嘛。”

  方世玉咬了咬牙,娘希匹的,他搞出来个大明帝国日报,作为官方报刊,进行宣传解读朝廷政策和普法。

  反倒民间的许多人,跟风倒一般,照葫芦画瓢,搞出来什么京城日报馆,凤阳日报馆,南京日报馆。

  似乎一十五个布政司,都有自己的报馆。

  他们发表的什么东西,虽然也要当地的大明帝国日报馆进行一定的删减,需要得到首肯才能发出去。

  但大明向来不拿言论治罪,而且大明的文风有些跑偏,撞死金殿就可以青史留名,万世流芳。

  说真话,往往成了一些文人登天梯的方法。

  最可气的是,这些报刊,竟然找到了盈利项目,他们将报纸的价格一再压低,然后在报纸上七成报道,三成广告。百姓拿到的地方报刊,价格要比帝国日报便宜的多,而地方报刊赚的也比朝廷赚的多,这特么从哪里看,好像都是方世玉自己的路子被人走了,而且人家还走在了他的前边。

  “殿下,虽然是不良言论,但至少,也不是凭空捏造,诽谤朝廷,微臣认为,朝廷不应该管,只要各地报刊拿捏准特殊事情,敏感事不能急着报出去外,其他的都可以。”

  “自太祖皇帝,便没有因言获罪的事情。”

  “民间才子讨论朝廷新政,未必不会找出不足之处。朝廷之臣,也有疏忽大意嫌。人无完人!”

  杨寓说罢,等待着方世玉的回答。

  “嗯,反正我也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