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二章 好大一个球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华腹诽之际,作为实力最弱的周王室代表,苌弘心里却是犹豫不决。

  由于魏国政治图谋,这一届的星官大会无疑是他参会以来遇到的水准最高的一届,以往他为了替周王室争些颜面,总是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虽然不能改变诸侯不朝的局面,多少却为他自己争得了不少名望。

  可这一次很多星官都不再藏私,他才发现自己在此道根本算不得什么。

  不要说石申、甘德和邹衍这三巨头了,就连尹皋、摆灶、子韦那看似平淡无奇的发言,也无不显示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创新励进。

  说起来,苌弘也有自己的创新,可那根本不敢摆到台面上说,不论周王室复兴或是衰亡,那件事都只会被埋藏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当然,他也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望远镜。

  应该说,在座的星官里,单论观测成果,无人能够与他相比。如果他将这段时间的成果合盘托出,其光彩绝对不会比石申、甘德差上分毫。

  难就难在此前已经答应了杨华,不将望远镜的秘密泄漏,那么这些成果如何得来,便难以自圆其说了。

  内心挣扎良久,苌弘实在不愿意像尸佼那样应付了事,又不能像以往那样展示自己的“背书”能力,只好做了一个折中的决定。“这几年吾常观太阴,略有心得,愿与诸位分享。”

  杨华此时的心态却又发生了变化,之前他对星官大会并不抱多大希望。毕竟相隔着两千多年,随便找个接受了义务教育的人出来,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也不会比古人差多少。

  他这次只不过想借着星官大会的由头,亲自来到安邑这个强国之都探听确实的消息,以便好全面地了解这个时代。

  毕竟在吕不韦音讯全无之下,他根本不希望苌弘把由望远镜得到的成果展示出来,以免增加不可测的后果。

  可一众星官的高水平展示让他改变了主意,以这个时代的条件来说,这些人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他现在不仅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甚至心里还打定主意,要找机会让每个星官都获得望远镜这一天文利器。

  如此,苌弘展示出独到的天文见解便成为一个良好的契机,让他可以有机会让本就星光熠熠的星官界大放光彩,一举绕过历史上走过的无数歧路。

  苌弘也不愧为渊博大家,酿好腹稿之后侃侃而谈:“《周髀》有言,天地相距八万里。此数虽虚不能作实,尝以此数为准,测出太阴之大,其径概四千里。若距大之,则太阴更巨。”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不论是盖天说的七间六衡还是浑天说的天球裹黄,基本还是认同易经中“日月丽乎天”的说法,也就是日月星辰都悬在天空,天体圆如弹丸。

  限于条件,并没有多少人思索过这些“弹丸”会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