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四章 魏国的野心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走到半山腰,随行小吏便引着二人来到专门安置各国星官的处所,办好交接事务便告辞而去。安邑学宫虽然比不上声名赫赫的稷下学宫,但其精彩的论战也并不逊色,他自然要趁着这段空闲前去观战了。

  杨华也是心生向往,只不过身不由己,安顿下来之后,顾不得休息便被苌统带着拜访各国同行。

  这也算是星官界的潜规则:但凡一名星官收下传承之人后,都要借星官大会的机会将其介绍给各国同行,一来混个脸熟,二来也需要获得众人认可。

  毕竟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即使是权贵也得靠真才实学才能济身其间。

  首先拜访的当然是这次大会的东道主,魏国星官石申。

  天文学到底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杨华哪里会不知道石申的大名,赫赫有名的《甘石星经》可是流传下来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之一,而石申正是其中一名作者。

  杨华也悄悄打听过,齐国此次来参加星官大会的正是甘德,也不知道二人的著作是否已经出炉。

  在后世,与很多华夏古代存在争议的发明创造一样,《甘石星经》是否为二人所著也存在着诸多疑云。质疑者的主流声音里,根据诸多古籍对比考证,认为其实这本书根本就是唐、宋之人假托二人之名的伪作。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杨华对于这些质疑者是不屑一顾的,星相之学向来是帝王专属,能担当此任者绝非泛泛之辈。因其敏感性,流传的途径又极为狭窄,并不像其他类型的书籍能够广泛藏于民间,历经战乱而存世极为不易。

  《甘石星经》当然不是什么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在此之前华夏文明已经有了数千年的积累沉淀。

  夏朝的诸多典策里便不可能没有相关的内容,只不过历经变乱,能够流传下来的,实在太过稀少罢了。古代天文学的圈子很小,承受风险的能力更弱,譬如苌弘的星厅,最终连一丝记录都没有。

  或许他那个时代所见到的《甘石星经》已经与原本大相径庭,可在他向苌弘学习这个时代的天文知识过程里,很多星经里面记录的内容已经是“星官”界内广为人知的了,甚至苌弘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成就还要更进一步。

  古时的天文学不比其他,不可能随意编造,必须以经年累月的大量观察和代代传承积累为基础才能有所励进。如果随便找个籍籍无名的人就想伪造,那未免也太可笑了。

  在新的专属随从的指引下,二人穿廊过台,径直向石申所在之地行去。这名随从有些拘谨,不复之前那人般滔滔不绝,只是有问必答,绝不多说一句。

  问了几句,杨华便没有多少攀谈的兴趣,转而欣赏起沿途风景。

  毕竟是历经十年的兴建,除了宏伟的主殿外,依着山势还有数量众多的建筑群拱卫在四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