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章 种田!织布!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老聃和苌弘的协助,目前他们能够利用的人手与冬季大建设期间相差无几,除了清和少数几人外脱不了身外,其他个个都摩拳擦掌听候安排。

  幸好冬季大建设期间杨华对几个村子的人力资源情况已经烂熟于心,如何发挥每一个可用人手的最大价值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邀请族老组成了简单互助社管理机构后,诸多事务的轻重缓急便被迅速敲定。

  首要大事无疑就是一应农务了,整个冬季大建设的核心便是为了提高今年的收成。

  春小麦已经播下去快三个月了,再有一两个月就要收获了。

  小麦虽是旱地作物,但对水的需求却并不小,各个生长环节都需要足够的水份,任何一个环节缺水都会导致严重减产。所以之前村子里虽然也有种植小麦,但大多只能在取水方便又不至于积水内涝的土地播种,播种面积并不大,再加上缺乏管理,收成也就可想而知。

  有了农家的协助,再加上几个村的族老居中协调,最先完善了排灌系统的梯田和平整土地几乎全都种上了麦子,虽然只占了人均土地不到三分之一的面积,但比起往年已是大大超出。

  小麦种下之后,农家一边继续完善自己那六百亩坡地,一边派出人手指导各村堆肥、除草、翻地,积极准备后续的播种。

  此时正是谷雨节气,虽然迟了一点,但仍可以抢在春末的这段时间,在后面开出的田地里种上粟和水稻。

  正因为如此,杨华所有的人力安排都要优先围绕着这场抢播进行。

  互助社的成立打破了各家各户单打独斗、零散互助的格局,将几个村子整合为一个联合体,仿效之前筑炕建坝的模式,进行了精细的统筹分工。

  有了之前的成果和各村族老的鼎力支持,村民们倒也没有什么意见。第二天一大早,当一夜未眠的杨华眼睛通红地出现在晒场上时,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播运动迅速铺开。

  所有可供利用的土地都被纳入了规划,先是已有些经验的“耕夫”按照杨华的部署有步骤地翻耕土地,不久之后“耙夫”紧随而至。土地平整之后,“耧夫”隆重登场,手扶耧车的耧夫们像风一般地刮过一块块田地,谈笑风生间便完成了开沟、下种、覆土等作业。

  耧车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不过和任何一种发明不可能凭空出现一般,耧车的历史也同样可以追溯到以铁器牛耕掀起一场农业技术革命的春秋战国时期。

  甚至于这些耧车的出现根本不是出自杨华“创新”,反而来自于高石子和泰山见杨华苦恼于人力不足的提议,他们二人竟然已经有了多次受雇制作这种播种利器的经验。

  有这么好的东西杨华怎么可能放过,轻轻松松掌握了其原理之后,他又进行了几项改进,连夜便让高石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