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摊牌了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后的几天里,二人再没有兴趣参与制作这种完全无用的东西,泰山开始废寝忘食地捣鼓锯木机,高石子则被拉去了“马耕培训班”,帮着完善用于耕地的犁和相应配件的制作。

  杨华却毫不气馁,叫着一堆孩子在母亲的帮手下,继续进行纸的改进。让他意外的是,母亲竟然对造纸上手极快,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类似的东西。

  造纸术在历史上是由西汉的蔡伦发明的,但杨华知道,和诸多发明创造一样,在其真正发明之前,其实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演化。

  最初的纸其实来源于丝绸纺织中用漂絮法抽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日积月累之下,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便是类似于纸一样的东西。

  杨华的母亲原来也懂得养蚕织绸之术,只是后来为了独立养活三个儿子,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土地上,用来贴补家用的主要来源也由需要更加精细的桑蚕变成了不需要怎么照管就能长成的麻。

  而捞纸的掌握就更让杨华羞愧的无地自容,不管是速度还是捞出的质量,差距都不是一点半点。就连他弟弟林,也很快掌握了其中技巧,幸好壮踮着脚才勉强够得上,让杨华总算没有成为家里最垫底的那个。

  被频频超越的杨华丝毫没有奋起直追的觉悟,干脆彻底将一应事务交由母亲负责,自己则专门进行技术改进,譬如为了加强纸的致密性,在捞出之后,加入了一道压缩碾平的工序。

  反正他家的地受到了农家的特别关照,备耕的相应事宜早已完成,全家便彻底加入了造纸大业。

  三天之后,经过五六次试验和多次技术改进,杨华终于得到了一批基本符合要求的纸。这种纸呈淡黄色,主要材料为桑树皮和树枝,纤维隐约可见,手感和光洁度与第一次造出来的纸已有相当大的差别。

  虽然数量只有几百张,但杨华却坐不住了。

  他将带回的三百金取出一百金交给母亲,让她用于改善家里的生活,多余部分则先招募部分村民帮着造纸,等春耕完成之后,便可扩大规模,开始大量造纸。

  仅要完成守藏室的藏书整理,所需要的数量便极为巨大,更何况用得着的地方还多着呢。

  看着杨华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金,一家人都惊呆了。

  要知道一百金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个时代的金,也就是铜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可观的,一金若只用来买粮食,便足够让一家五口一年之内不会饿肚子了。这一百金,只要不是太过铺张浪费,稍稍计算着用,至少可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过上二十年衣食无忧的生活。

  杨华只说自己卖了些器具给商人而得,在村子一系列变化面前,母亲倒也没有多问。

  接着杨华又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