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三章 农家妙手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大早,杨华犹在酣睡中,隐约听到一阵阵的吟诵之声。

  翻身而起之际,高石子和泰山已不见踪影,想是去了铁器坊赶制另外两架水力锯木机的部件去了。

  由于准备了三套水力传动系统,虽然杨华并没有刻意要求,但二人不管是舂米还是磨粉的机械,都制作了三套,均可自由拆卸。需要使用哪种,便将其套上传动轴,方便得很。

  走出工坊,杨华才发现天已大亮,早春的阳光倾泄而下,晒得人暖洋洋的,浑身舒爽。

  在渠边捧了些溪水稍作洗漱,拿起一个放在门口陶碗里的麦饼,杨华一边吃着为自己准备的早餐,一边上了水坝。

  水坝里的水并不多,远没有到他预想中的水位,想来这段时间二人折腾得不轻,每天的蓄水量大半都被消耗掉了。

  这条溪流水量本就不大,若是三道闸门全开,蓄一天的水量最多也就只能用上一个时辰。水流从工坊流出之后,便进入了已经完善的水渠系统,流向沿坡而下的农田,每一滴都不容浪费。

  杨华沿着沟渠前行,不一会儿便找到了声音的来源。

  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原本长满荒草杂木的山坡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一块块因势而建的梯田延伸而下,许行对地形的利用达到了极致,每一块地方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能做田的成田,能为地的为地,小块零散的成了堆肥池,地势低陷的成了蓄水坑。

  即使是丝毫不懂农业的杨华,也为眼前所见到的奇迹赞叹不已。

  最先建成的梯田里,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各种菜疏,其中一些甚至已经有了采摘的痕迹。后面的梯田大多蓄满了水,显然高石子和泰山这段时间使用的每一滴水都被农家充分利用了起来。

  二十几名农家弟子正在坡下劳作,有的砌石,有的用木棒夯实田坎,有的搬运石块、泥土,有的协调指挥。

  这些人衣着简陋,挥汗如雨,但表情却无不带着满足与欣喜。一边辛勤劳作,一边随着其中一名弟子吟诵。

  杨华侧耳倾听,越听越是惊讶。

  藏室的书他已经看了个遍,虽不说倒背如流,但多少都有印象。农家子弟吟诵的这些内容,却没有出现在他所看的任何一本书内。

  再仔细听了一会儿,他总算明白了个大概,其中内容大概就是各种植物的性状、用途、种植方法。

  怪不得之前许行对于不靠村里接济也能坚持到收获如此自信,每一个农家弟子都是一个出色的植物专家,天下间还有什么地方可以难住他们呢?

  他以前还有些奇怪,农家说到底只是一群善于种地之人,连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一篇,主张更是为世人所不容,为何竟然能单成一家,与那些煌煌巨子们并列百家。

  现在看来,恐怕不能以农民的眼光打量他们,从之前组织有序的寻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