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9、《水浒传》的启示_大时代19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荣这狗日的敷衍态度也太明显了,他一个社团坐馆要是怕报应,那干脆去圣约翰大教堂当牧师好了。

  其实熊白洲也能理解,站在大D荣的角度无非是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大陆这边来势汹汹,他看不透这些官方的意图,其实这也是很多港人的迷茫所在。

  罗大佑那首《皇后大道东》其实就展现了港人对九七香港回归既担忧又有点展望的心态,甚至还引发了港人讨论香港前途的热潮,当然也有讽刺英国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大甩手”政策;

  第二个理由,可能是大陆这边给出的条件没有让大D荣满意,他手下几万名和记的会员,回归和不回归都需要保证这些人的利益;

  第三个理由,就是大D荣的眼光问题了,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积极主动一点投靠大陆,为平复香港乱象做出一点贡献,那也算是有功之士了,说不定去世后都能去八宝山躺一躺。

  “谈还是要先谈的,实在不行才能打。”熊白洲缓缓的说道。

  听到熊白洲这样开口,王志谨慎的先将办公室门关起来。

  “我和冯迪荣有过数面的交情,看看能不能请他把童志泰约出来。”熊白洲又抽出一根烟,王志要伸手帮忙点火,不过被熊白洲拒绝了。

  其实如果不是熊白洲拒绝的态度很坚定,郑克坚都想亲自帮忙点烟了,自己一帮人聚集在这里能想到的办法并不多,但是熊白洲来到香港后,还是有明显效果的。

  “就是以白洲你的身份,和他们见面有些纡尊降贵。”郑克坚开玩笑说道。

  熊白洲一点不介意:“冯迪荣出面的优势在于,最差也能像香港社团之间讲数一样商谈,大不了我也去九龙冰室坐坐。”

  其实,在熊白洲拿出这个思路前,新华社这边应对的办法也有两个。

  第一个很被动,就是目睹着游行发生但不做什么,把屈辱记在心里,等香港回归后算总账;

  第二个就是解决掉童志泰,但是太平绅士那边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根据大陆一贯稳重的做事方式,很可能是眼睁睁看着游行发生,但是这不仅对国际形象是一种影响,俞昌文脸面上也不好看。

  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熊白洲对陈庆云吩咐道:“你出去把鞭炮放了吧,正月初一我们也热闹下。”

  王志不明白熊白洲的意思,愣了一下说道:“香港这边不允许民间燃放烟花爆竹。”

  熊白洲笑呵呵回道:“没关系,警察不敢上门问责的,我们的传统习俗不能丢,再说肯定有人在外面观察了一夜,我们总要昭告一下。”

  “天亮了!”

  ······

  正如熊白洲所料,鞭炮“噼里啪啦”的放完后,Ptu巡警只是看了一眼就离开了,根本没有问责的心思。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机构,根本不会主动往身上揽事。

  早饭依然是熊白洲带来的饺子汤圆,为这个不同寻常的新年带来一丝家乡的味道。

  熊白洲吃完后,看着眼前的新华社高官,他突然抛出一个问题。

  “领导们应该都读过《水浒传》,有没有想过招安呢?”

  “招安?”

  郑克坚重复一遍,他有些疑惑的看向熊白洲。

  俞昌文也默不作声的放下筷子,听着熊白洲的解释。

  “香港三大社团几十万的会员,影响力深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把这三个社团招安了,类似初三的这种游行活动,肯定是组织不起来的。”

  ······

  。m.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