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一章 建议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是袁绍倾尽朝野之力劝阻天子修筑南宫,还是曹操拖字诀的权宜之计,都不是根本上解决目前朝中困境的好办法。然而,除此之外,尚有什么好主意,可以既不伤民,又能解决问题呢?众人包括杨赐,无不陷入沉思。

  郭斌虽有计策,却不敢贸然拿出来,因为自从黄巾之乱开始后在朝中的一番沉浮,使得他认识到全力救助病入膏肓的大汉王朝未必真的是对的。他这个计策诚然能够解决目前南宫被烧、重修云台的财政困难,可万一真的解决之后,天子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不顾百姓生死怎么办?

  到底是努力救助大汉王朝,让其保着四百年的国运继续苟延残喘,还是在一旁看着她加速灭亡,长痛不如短痛?郭斌难以抉择。

  可是看着满脸希冀的众人,看着便是到了行将就木的年纪,依然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杨赐,郭斌似乎开始理解这个时代士大夫们之所以努力保全汉王朝的真正原因了。

  因为,汉朝不同于后来的宋元明清,她是一个豪族社会。顾名思义,所谓豪族社会,指的是社会由大大小小无数的豪族构成,这与其庄园经济的经济形态是相互关联的。那么,这些豪族地主都是哪里来的呢?

  中记载:“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杰健者则雄张闾里。”

  所谓“承战国余烈”,便说得很清楚了。秦汉时期豪族地主的来源,主要有原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地方上的大姓。六国贵族的后裔,虽然在国亡后失去了贵族的身份,在地方上却仍然保持很大的势力,因而成为豪族。地方上的大姓,也是依靠传统的优势,成为控制地方的势力。

  这种地方豪族实力强横的社会形态,使得两汉朝廷有了来自民间的强有力的制衡力量,而不敢过分为非作歹。东汉时期的外戚专权,很大程度上便是这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物,毕竟,所有外戚其本身便是雄踞地方的豪族。

  东汉王朝的建立,极大程度上获得了地方豪族的支持。然而,当才明勇略、同符高祖的光武帝刘秀,想要“度田”的时候,却受到豪门大族的抵制。所谓度田,就是丈量土地,其中也包括核实户口。度田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租税和赋役的收入。同时也核查豪强地主的土地人口,以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而这个在法理上看来应分应当的政策,因为触犯了豪强地主的利益,而引起了他们的反弹,引发了许多郡国大姓及兵长的叛乱,最终度田制度不得不草草收场。

  所以说,这个天下并非郭斌当初想当然的真的是刘汉的天下,而是天下豪族地主的天下。汉朝宗室,只不过是豪强地主中极为强横的一支罢了。因此,所谓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