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 回国(4/5)_我的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录——单集6万美元,一季总共才13集,也就是说,一季才花了不到100万美元的价码,已经创下了记录!

  因为只有视频公司引进播放——一直到2017年,普遍价码都是10万美元一集左右…

  所以,即便吕潇然拿下了奈飞剧的代理权,其实也赚不了多少…

  最主要还是赚点现金…

  奈飞之后做的电影,也有不错的,可以同步上线西瓜视频…

  或者在橙子院线上映。

  反正好莱坞抵制奈飞…

  ……

  哈斯廷斯放心了,吕老板投资奈飞,只是看好奈飞的发展,而不是想插手…

  吕老板根据地在内地,他一年最多也就在北美待两个月,怎么可能插手奈飞?

  这次来北美,吕老板总共带了8亿美元的资金,五亿投给了奈飞,留下两亿拍片子还有维持公司正常运转,还剩一个亿…

  本来还想打《饥饿游戏》的主意…

  想多了,那玩意的作者本身就是好莱坞著名编剧,而且狮门开了吕老板根本不会开的价码:3500万美元的影视版权费+百分之二十五的收益分成…

  这样的价码其实是不合规矩的。

  而且人家也不愿意跟一个新手合作…

  狮门算是二线级别的发行商,橙子能做到2000家影院开画吗?

  说回来,一亿美元能干嘛?

  连一部大制作的成本都不够!

  干脆留着吧!

  在北美呆了两个星期,出席了一些酒会,接受了几家采访,吹了几句牛逼,类似‘电影产业本身就应该是全球化的!’

  然后吕潇然回国…

  老美还是没啥值得投资的项目!

  尤其是电影行业,看看今年上映的片单,除了几部动漫作品,大部分大制作都是续集。

  《钢铁侠3》、《饥饿游戏2》、《速度与激情6》、《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霍比特人2》、《雷神2》…

  为啥总拍续集?

  片方的终极目的是赚票房,一个品牌能够打出去是不容易的,当首部影片出彩的情况下,片方自然会想拍续集了。

  导演能够满足自己拍电影的想法,演员能够有戏接,制片方能够赚钱,且能够满足观众对于故事发展的好奇感,何不为之?

  难怪马丁总要感慨好莱坞没有电影的生存空间了…

  人们总说世界是割裂的,实际上在艺术这个领域,也是割裂的。

  有一批电影人对“电影”本身是相当执着的。

  他们希望用电影这个艺术形式来表达情绪、发表主张,或是展现对人生、世界的理解;此外,也希望用自己的思考,来探索电影的未来,或者说是终点。

  尤其是这种大师级的创作者,他们拍电影首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表达。

  老马丁这辈子没拍过续集!

  依靠《出租车司机》一炮而红,但是他没有选择《出租车司机2》;而是转手就拍了《纽约,纽约》,要知道这可是一部爱情片。

  之后是传记电影《愤怒的公牛》,再然后是《喜剧之王》…

  但这些跟吕潇然没有关系——丫布局美国,就是为了赚钱!

  知道这些R级的电影未来都能票房大爆,不做出来,简直对不起辅助器的提点!

  赚的钱用来补充一下内地的现金流…

  跟某想刚好相反,人家用内地补贴北美的亏损…

  从这个角度讲,吕潇然更有资格吹逼——民族企业!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