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六章 机会很大!(5/5)_我的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南电影的感觉差不多。

  难道德国人这么喜欢华语电影?

  “你别看德国电影在全世界名声不显,他们的观众对文艺片的热爱完全不输给法国人!”

  “…是吗?”

  “当然!”

  欧洲二十国,票房最高的是英国,年入大概16亿美元总票房,然后就是法国(15亿)、德国(11亿)、俄罗斯(9亿)、西班牙(8亿)、意大利(5亿)、荷兰(4亿)、波兰(3亿)…

  德国电影院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老化:许多影院——特别是其多元化的连锁店——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

  这几个国家潜力都快挖尽了,这也是好莱坞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开发中国市场的原因!

  “《白鹿原》是我们的劲敌!”

  “…不会吧,那电影打分不高啊!”

  《每日银幕》是柏林电影节的场刊,十八部主竞赛的入围影片场刊打分基本已经出来了,《芭芭拉》,3.3分,目前评分最高——满分是4分;

  《白鹿原》评分1.9分,倒数第二;《白日焰火》评分2.6分,排名第六,不高不低…

  场刊评分跟评委口味很难一致。

  参考也只是参考,最终的奖项归属与经常让人跌破眼镜。

  于是就有了“场刊最高分总拿不了大奖”的魔咒。最后的结果就是颁奖结束后,评审团开发布会,影评人和媒体一顿炮轰提问,然后在一片谁也无法说服的气氛中开始下了一年的循环,毕竟影评人和评委始终无法完全调和。

  当年贾章柯的《站台》拿下了那一届威尼斯电影节场刊评分最高分,一奖未得…

  评委会主席夏布洛尔直接撂了句‘我不喜欢那部电影!’

  张进提醒:“咱们的迪特主席十分推崇《白鹿原》!”

  “…他还推崇《饮食男女2》…”

  “呃…他毕竟是电影节主席嘛…”

  《饮食男女2》,是一部烂片,李鞍连挂名的监制都懒得做!

  这电影打着《饮食男女》续集的旗号,居然在柏林卖了一堆的版权!

  张进转移话题:“说件好事。”

  “什么事?”

  “《前任攻略》票房破3亿了!”

  “…哟,还挺厉害,杨青从哪找的导演?”

  “陈祉兮推荐的,一个新人导演,叫韩延!”

  “签了他!”

  “已经签了…”

  张进接着问:“咱们真的不做艺人经纪?”

  “…说了不做就不做,但你们几个可以成立一个经纪公司,挂靠在我们旗下,那个周東雨、林更欣、妮妮、李一峰都挺不错的,可以培养一下…”

  一代新人换旧人!

  焦君燕、芦方生都是85前的演员,马上就30岁。

  是时候屯一波85后演员了!

  “对了…我怎么感觉钟姐对我这趟柏林行,没怎么重视?”

  “…现在都忙着对付好莱虎,没什么时间关注海外情况…”

  吕老板不开心了…

  《白日焰火》拿了金熊,公司股价铁定飞涨,你丫关注好莱坞干嘛?

  “下个月,四部好莱坞大片,《异星战场》、《战马》、《王者之剑》、《诸神之怒》…大家都怂了…”

  吕老师楞了一下:“这么多?不是说一年才34部吗?”

  “…除去暑期档的国产电影保护月还有贺岁档的保护月,每个月平摊4、5部,这是正常数据!”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