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很实际的人(3/5)_我的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评价韩三坪在任中影集团董事总经理期间的功过得失?

  点赞最高的答案是:在中影成立的1999年,全国总票房仅8.1亿。2013年,这个数字是218亿元,三坪卸任。

  这就是个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的问题,中国电影的井喷,是所有中国电影人公共努力并顺应时势的结果。

  三爷的贡献,他没有起到反作用,好莱坞大片是由中影集团引进放映的,在中国电影从蹒跚学步到逐渐可以跟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以至于完成的票房超越,中影很好地把握了引进大片的度,没有让进口大片彻底玩死中国电影。

  至少,他的唯票房论让中国电影的商业化之路摸到了门槛!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贡献真的很大!

  如果中影学习台湾,直接开放市场,然后各种补助电影人鼓捣所谓的文艺片,关注人性的电影…

  那中国电影彻底玩蛋!

  中影以分账形式引进好莱坞大片,赚得更多,海外分账直到2012年才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五,此前一直是百分之十三!

  吕潇然对他很尊重,换一个人来,可能真的要被舆论裹挟了——当年的第六代们闹得真的很大!

  ……

  “你真的要拍3D电影?”

  “…嗯,先拍一段短片体验一下…其实3D电影很简单的,说白了,如今的3D就是对光的特殊处理,光是可以偏振处理的,处理过的光具有偏振方向,虽然光本身的方向是不变的,但看起来还是原来的光。

  然后有一种镜片,叫偏振镜片,他也有偏振方向,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可以通过,不同的光不可以通过。

  3D电影拍摄的时候,是在不同角度,差不多是双眼分开的角度,放两台摄像机一起拍摄,放映的时候两组画面经过不同偏振方向的处理后,投射到银幕上。

  如果这时候观众不带3D眼镜,看上去是两组画面模糊在一起,如果带上3D眼镜,因为偏振镜片的过滤,左右眼看到的是不同画面,跟人用眼镜看到真实物品时一样,大脑根据计算就会产生立体的感觉。”

  韩三坪没怎么听懂…

  吕潇然干脆放弃了解释:“…反正不是什么高科技,摸索两三次,我就能拍出来!”

  “为什么不直接拍成长片?”

  “…太贵了,一部3D电影,如果拍摄期间就采用3D方式拍摄,至少要比正常电影多耗费百分之三十的资金,我准备拍的作品叫《源代码》,软科幻类型,我担心观众不接受…”

  其实《源代码》是一个疑犯追凶的故事,只不过追凶的方式是通过大脑的最后八分钟记忆一次次模拟,最终找到疑犯…

  一部商业片,一部穿越剧,救无辜百姓于水火,顺便谈谈风月。

  这电影太适合3D拍摄了,因为场景简单,花费比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