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解决穿甲弹问题_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毫米坦克炮,但是对105毫米坦克炮的预研,早就开始了。

  “不行。”谁知,这个提议却迎来了阿尔佛雷德的反对:“我们的105毫米坦克炮,还属于机密,尤其是其中的希瑞克元首提出来的电渣重融钢和身管自紧等工艺,我们还没有彻底地掌握,现在还不能推出来,尤其是,我们的军队大量装备88毫米炮,如果直接换成105毫米,我们产量不足,也会带来极大的浪费。”

  主力坦克炮换口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现在,88毫米坦克炮还有很大的潜力,怎么能遇到一小点的波折,就换新的坦克炮?

  德国的思路可不是刷口径。

  看看斯大林坦克,使用122毫米炮,口径是大了,威力也不小,但是呢,携弹量太少,装填太慢,根本就不适合坦克使用。

  “是的,我们最好在穿甲弹上进行改进,这点困难,是不会难倒我们的。”克尼波坎普说道:“有关坦克炮弹对斯大林坦克的射击失利分析,我建议立刻递交给了希瑞克元首,我相信,我们的元首一定会给我们提供更合适的思路的。”

  这简直就是不敢相信的,在场的火炮专家,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居然是想着请己方的元首来解决问题,这简直就是他们的耻辱。

  但是,他们引以为荣,他们的元首是无所不能的,当初次口径穿甲弹就是希瑞克元首提出来的,使用弹托的方案,简直就是颠覆了他们的认识,他们都是老专家了,但是对希瑞克元首的佩服,那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现在遇到了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希瑞克元首肯定也有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就在他们已经连续开了两天的会议,商讨解决的时候,希瑞克元首的指示终于过来了。

  指示是用电报发过来的,字数不多,只有短短一行:

  改进尾翼结构,减少弹体自转。

  拿着这个指示,克尼波坎普狠狠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真是太愚蠢了,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案,己方怎么没有想到?

  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

  为何会产生跳弹?和对方的炮塔结构有很大关系,倾角大,炮弹是斜着打上去的,导致很容易被弹飞,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

  就是炮弹在自转。

  自转会让炮弹稳定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发明,当初火枪最开始使用的时候,一百米外就飞了,而有了膛线之后,子弹自转,弹道会无比的稳定。

  之后,一直到现在,不管是枪,还是炮,几乎都是有膛线的,利用自转来稳定。

  钝头穿甲弹的时候还没什么,毕竟弹体粗大,而现在的次口径穿甲弹就不同了,它的本质是脱壳穿甲弹,弹体细长,旋转起来,稳定性反而会降低。

  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物体在转速一样的前提下,越长就越不稳定,现在,随着德国的火炮专家想要进一步增加长径比的时候,这个缺点已经开始凸显了。

  而另一方面,当它和对方的炮塔接触的时候,弹头旋转太快,更容易被弹飞。

  找到了这个原因,改进的方案就有了。

  减小弹体自转,这样就能够减小跳弹的几率,立刻按照这个思路试制!

  后世就是这样的原理,脱壳穿甲弹,都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因为后世几乎都是滑膛炮了,炮管内没膛线,炮弹出去,全靠尾翼来稳定,和弓箭差不多。

  但是,七八十年的,北约主力的还是105毫米的线膛炮的,这种炮发射的同样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这种尾翼,在飞出去之后,就是帮助减小自转的,将几十万转/分的转速降低到几千转/分。

  其实,滑膛炮发射的尾翼稳定穿甲弹飞行时并非不旋转,尾翼的偏转角能够赋予弹芯一个旋转力,弹芯的旋转速度大概有几千转/分。

  可见,几千转每分钟是细长弹体最好的旋转速度,既保持了稳定性,又降低了跳弹的可能。

  (还有滑动弹带的说法,华东之雄接触的不是很多,希望熟悉的大大解惑,又搞了两章技术性的,希望各位大大不要厌烦。)

  既然思路已经有了,接下来,那就开始试验吧!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