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二十章 超高音速风洞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研究机构或企事业单位能做得出来的。

  甚至连想都有些绝望。

  无他,只因为弹道导弹分到式弹头在与导弹分离,再入大气层,开启制导模式,准备最后攻击阶段,其速度达到5马赫以上,属于超高音速。

  其震动频率、谐振周期、激波助力、热力学传到、信号收集等等要素,与传统的一到二马赫的普通航空器有着本质区别。

  旁的不说,这类再入式分导弹头上的红外凝视成像系统如何保持稳定?弹头外壳与空气激烈摩擦所产生的剧烈红外特征信号如何降低对红外凝视成像系统的干扰?

  还有,这类光学系统的探测窗口需要光学型强的透光材料制作,可又有什么材料既能做到光学特征明显,又能抗住弹头再入时因为高超音速而对弹体的剧烈灼烧?

  当然,这些都是诸多困难的一部分,最最让人绝望的是,就算这些拦路虎全都一一突破了,却发现国内连个实际验证的装置都没有。

  因为国内没有一座像样的高超音速试验验证风洞。

  这就好比费劲巴拉的打好一把菜刀,结果发现没有磨刀石,开不了刃,这谁知道菜刀的好坏。

  弹道导弹分导式弹头末端制导红外凝视成像系统同样如此,你说你突破了,没有高超音速的风洞做验证,谁敢信?

  有人说,这有什么的,装进弹头实际打击发不就行。

  那就真是站着说话不要疼了,以为运载货架是你家白菜地里的马铃薯啊,说拔地而起就拔地而起,跟不要钱似的,那可是运载火箭,成本随随便便就能上亿的运载火箭。

  这么搞别说国内,就是财大气粗的美利坚,也经不起这么败家似的瞎折腾。

  所以解决的办法还是造一座高超音速风动群,利用等比例模型,在这类风动群里做论证性试验。

  问题是这类堪称国之重器孵化器的重要设备,世界上可没几家能做的,掰着手指头数一数,除了美国就是俄罗斯。

  美国就不用想了,这么重要的东西,恨不得烂自家锅里,别说卖了,碰一下都敢跟你呲牙。

  俄罗斯虽然经济半死不活,社会治理一塌糊涂,但在关键领域还是有明白人的,所以俄罗斯人不但不卖,甚至还在咬着牙做相关的论证试验,毕竟俄国人除了核大棒外真没有可炫耀的东西了。

  买是没希望了,只能自己造,可自己造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完完全全的从零开始,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正因为如此当总部提出兴建超高音速风洞时,不少单位是有疑虑的,当然支持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就有腾飞集团的庄建业。

  于是总部发起的超高音速风洞建造项目中的合作名单中不出意外的有了腾飞集团的名字。

  庄建业对此可谓是举双手欢迎,因为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单位,未来将优先使用超高音速风洞,腾飞集团未来的目标可不只是在大气层以下,而是汪洋的星辰大海,所以超高音速风洞对腾飞集团显然是刚需中的刚需。

  当然了未来的优先使用权可不是白拿的,项目运作时自然要各方按比例分摊高昂的研制费用。

  腾飞集团分担的比例不算多,只有%,但绝对数却高得吓人,每年至少个亿。

  再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研制项目、合作项目,庄建业掰着手指头一算,又没钱了,怎么办?当然是盘盘家底儿,把能换钱的一股脑的推出去换钱了,若非如此,庄建业凭什么急吼吼的带着TY—6奔赴长三角灾区,还如此热情的接待陈放一行,究其根本只为一个字——钱!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