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反航母作战体系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的几倍,那难度就成倍的提升,再加上航母开足马力在海上各种的撒欢儿奔跑,难度更是会呈指数级提升到令人头等的地步。

  这就好比在夏夜的暗室里去打飞来飞去的蚊子,偌大的房间里就那么一两只,想要找到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办到的。

  在大洋里找航母也是一样的道理。

  好在这个难题冷战时期的苏联用不计成本的军备投入蹚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那便是在太空中部署数量庞大的海洋侦察卫星,专门监控航母的动态。

  国内自然没有苏联那么疯狂,但利用几颗侦察卫星和资源勘探卫星对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侦察的能力还是有的。

  能发现航母,接下来就是打击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很难敲开航母战斗群那厚厚的防护层,但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攻击武器达到了一定速度,让航母各项防护举措来不及反应就直接GG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为此苏联时代大力发展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而国内则更进一步,使用能够实现高超声速的反舰道导弹。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便是将侦查力量与攻击力量有效的整合起来,从而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增强效果。

  在这方面,苏联做的就不够好,两大体系的整合做得过于复杂,涉及到了地面卫星接收站,海军司令部指挥中心,空中的图—142反潜巡逻机,舰队核心的航空母舰和核动力巡洋舰。

  层层叠叠的机构和节点导致整个指挥作战链条冗长而又复杂,以至于往往一道命令需要经过四、五个重复的播发才能下达到基层执行。

  也正因为如此,苏联在反航母作战方面的局限性很大。

  对此苏联不是没想过做出改变,问题是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能做到苏联的程度已经是整个太阳系最强大的反航母力量了,想要改进除非技术能更进一步。

  问题是技术进步了,苏联也解体了。

  在这方面摸着苏联过河的国内不得不说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得益于摩尔定律的持续推进,大规模集成电路被做得越来越小的同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以往三、四个节点接力传递的东西,一个平台一个节点就能有效的完成。

  可以说阻碍苏联完成反航母作战体系进化的技术阻碍,进入后冷战时代已经不算是个问题,然而国内在系统整合上赶上了好时代,却因为过去几十年的短板在平台方面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翻遍国内压箱底儿的老宝贝儿,居然就没有一款能够在航母战斗群面前拥有极高生存能力的节点平台。

  这就令国内面临比苏联时代还要尴尬的境地,那便是根本无法统合侦察与打击力量,也就谈不上反航母作战体系的建设。

  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腾飞的TY—22出现在众人眼前,并且向他们展现了TY—22统合侦察与打击的优异能力。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TY—22可不是一般的无人机,而是一架货真价实的隐身无人机,这在整个反航母作战体系中的意义可就无比巨大了。

  要知道航母战斗群的防空能力与陆地上的要地防空其实差不太多,都很难发现隐身目标,或者说对隐身目标及其不敏感。

  既然如此,那TY—22隐身无人机就解决了节点平台最重要的问题,那便是生存力。

  再加上其18000米的飞行高度,8400公里的航程,可以想见未来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的广阔空域上必然成为TY—22隐身无人机自由翱翔的自留地儿!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