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章:借刀杀人之策_一个人的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变,蓟州镇官兵本已经欠饷八个月,顺天巡抚王应豸还要响应皇帝裁减军费的主张,逼迫官兵捐献军饷,从而激起大规模的兵变,王巡抚一边筹集军饷分发,一边调集军队镇压,死伤惨重之下才平息了兵变。而当年十月,东虏就是从蓟州边墙突破进入京畿,酿成了乙巳之变。

  崇祯四年,孔有德率领的三千东江辽军平日里本就欠饷,又被朝廷征发到辽东救援大凌河,行至吴桥,因为士卒冻饿交加投了当地士绅一只鸡被处以军法,从而引发兵变,辽军返师进攻登莱,挟裹孙元化以西法练出的火器部队一起作乱,乱军席卷整个山东,朝廷被迫从各地抽调援军平叛,接过反而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又从辽东抽调精锐关宁军入关平叛,一直持续到崇祯六年叛乱才告平息,乱军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孔有德、耿仲明率军出海北上辽东投降了东虏,被封为王。从此东虏有了比大明更精锐的火器部队。

  这仅仅只是崇祯年间几起最大的欠饷引发兵变,其他小规模的更是数不胜数,就连流寇蜂起肆虐,其中边军欠饷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说是农民军,当真是农民吗?农民懂得怎样攻城略地?农民懂得行军打仗?不是的,流寇虽然大部分是挟裹的农民,但是核心武力仍然是欠饷兵变的边军。张献忠、李自成等领袖全都是边军出身。

  哎,这么多年仍然是记吃不记打,还是在欠饷,真不知道这大明朝收那么多的税都用到哪儿去了?

  无奈之下,刘重元只好在写奏疏,讲明当下中原官军欠饷情况,以及近十万投降流寇无一分饷银的危险,一旦因为闹饷再次叛乱则前功尽弃矣。

  刘重元建议,在保障正规官军饷银的基础上,也要按比例拨付一部分饷银给投降的流寇,拨付的原则是对朝廷越恭谨拨付比例越高,例如刘国能、刘士杰所部,朝廷命其解散老弱归田务农其立即裁军只剩下数千人,朝廷令其率军进攻其他流寇其也拼命作战,这说明刘国能和李万庆已经幡然悔悟改过从新,朝廷应当大加鼓励诚心接纳以为其他流寇的榜样,所以一方面加官进爵,一方面也要为其供应粮草,比例逐渐身高直至完全按照官军标准。

  而像张献忠这样投降之后仍然心怀异志,拥兵数万既不裁撤也不接受朝廷诏令的,当然不能拨付军饷,不仅不能拨付军饷,还要想办法阻止其获得军饷,以软刀子逼迫其裁军。

  刘重元还请求朝廷,若果是国事艰难筹饷困难,请求朝廷允许自己想办法筹集军饷。具体办法如:”在汉水、长江等商路上设卡收取一些商税;组织流民屯田、开荒、开矿、做工去赚钱;发卖空置官营田亩、矿山等产业的租赁权等等等等。虽然可能赚取不多,但也算是聊胜于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