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七七章、颍川寒门_三国之西凉铁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平四年,不是一个好年头。

  凉州和幽州的黔首,觉得刀兵之下朝不保夕;关中三辅和冀州的百姓觉得马蹄声是催命符。

  而关东士人们,也觉得天塌了一半。

  秋八月的时候,颍川陈寔故去了。

  陈寔,字仲躬。

  少贫,以德行著称于世。

  历任郡吏县长等,修德清静,百姓爱之。

  党锢之祸时,众人皆避难,唯独他自请入狱。后党锢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皆屡次征辟,不就。后三公有缺,朝野以寔当之,朝廷累次征命,皆不就。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次得拜公卿,都叹寔尚未拜为三公,愧于先之。

  寔闭门悬车,居于乡里,栖迟养老。家中曾入贼,以“梁上君子”教诲,感召许县境内无复盗窃。平心率物,德冠当时,为远近之宗师,与其子纪、谌名重于世,父子三人时号“三君”。

  年八十四,终于家。

  他的故去,也意味着大汉的清流,断了。

  【注:后来的袁绍或荀彧,都没有撑起清流的复兴。至于改朝换代后的清议、清谈等,无法相提并论。】

  海内闻讯赶赴吊祭者三万余人,车数千乘。

  荀氏八龙之一荀爽,及颍川名士韩融等近千士人,自发以子孙礼,披麻戴孝送葬。

  大儒、中郎蔡邕亲自撰刻碑铭,大将军何进派遣属官致悼词:“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

  故谥为文范先生。

  【注:后邓艾见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改己名为邓范字士则。只是同宗有同名者,又改了回来。】

  凉州与豫州有千里之遥,杨阜得到消息,赶到许县的时候,已经是冬十月中旬。

  他也是仰慕文范先生的操守德行,前来凭吊的。

  此时,先前来吊祭的人,已经散去了不少。

  坟茔前,有结庐守丧的陈家子孙和姻亲及故人之外,就剩下州郡内一些寒门士人了。

  杨阜到了,先是吊祭一番,又和此地主人见礼后,就自顾自的观摩碑文,并未主动与他人攀谈结交,没有沽名钓誉之徒的作态。

  是故,众人见了,就对他心中生出几分好感来。

  又见他年齿轻轻,却容貌矜严,举止气度皆不凡,又一身风尘仆仆从远方赶赴而来,便出声攀谈了几句。

  待听到杨阜口音是西凉之调,就有不少人围了过来,邀请他入席就坐。

  恰逢朝廷公布华雄率军深入西凉叛军腹地之事,颍川士人们对此也颇为关注,这个时候有凉州士子前来,自然是想寻他了解一二。

  而且在坟茔议论此事,也不必忌讳什么。

  大汉朝昙花一现的清流议政,本来就是文范先生那一辈人的事迹。

  杨阜不做推辞,入座后,对众人都有问必答,言之必尽。

  他早年就显名于汉阳郡,对凉州时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