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三七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三)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一个过程。

  然而这时候,这些荷兰共和派提出的概念,就需要他们自己证明。

  一旦开始证明,这种空对空的东西,在荷兰这种环境下,必要扯上神学。

  一但扯上神学,就不是普通百姓能读懂的了。

  可不这么证明,也没办法反驳范思林格兰特的观点:

  因为范思林格兰特,是以史为鉴;而共和派的那些理论,无史可依。

  不拉上神学,就没法对付历史。

  正如在大顺,对抗历史经验的最有效手段,是圣人之言。

  而在荷兰,对抗历史经验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神学概念。

  路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把路走窄了。

  从开始的煽动性的、挑唆情绪的内容,变成了枯燥的、经院哲学式得辩经,这些社论的影响力就立刻大减了。

  重要的是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要靠荷兰的百姓。

  本身趁着海牙惨案,是个改变世界的机会,以后怎么办,先上去再说,结果被他们自己弄成了解释世界的辩经。

  而辩经又辩的一让荷兰百姓看不太懂、而又搔不到荷兰百姓内心的点,看上去说的颇有道理,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在这篇经典的辩经文出来后,大量的辩经文开始出现,正反双方都开始针锋相对地辩经。

  海牙死的那些人,上不得辩经的台面,在舆论场中渐渐被人淡忘。

  但是,一些新的小册子,此时却悄悄在广大的市民阶层中流传开来,用的也是百姓看得懂、且喜闻乐见的一些东西。

  下三路。

  逐渐的,这些专业辩经的社论,不再是最开始时候的场景。

  最开始,没辩经的时候,以煽动情绪、喊口号为主的阶段,每一次这些匿名的社论一出,立刻被广为传播。一些人看完了之后,送给别人看;一些人看完了之后,给别人讲。

  不辩经的时候,说的都是人话,大部分人都能听得懂,确实感同身受。

  而开始辩经,一般人是既看不太懂,也不是只剩口号,更多的是枯燥的逻辑和让人昏昏欲睡的证明,传播力顿降。

  这些共和派中的分权派,把自己的定位定错了:到底是想当象牙塔里解释世界的哲学家?还是想在荷兰乱局中实现理想的政治家?

  政治家,尤其是街头的政治家,当然可以同时是哲学家。

  但一个明智的、有手段的街头政治家,绝对不会在街头煽动的时候,讲长篇的哲学,而是会敏锐地把握民众的情绪并施加以引导;更不会面对他们所期待的受众,明知道文化水平有限,还搬出厚厚的拉丁文经院辩论专用词汇。

  即便,他如果不在街头的时候,可以长篇累牍地写出一整套逻辑缜密的著作。非不能也,不该为也。

  就在社论的方向,从论事变成论理的时候,民间流传的小报,渐渐引导了市民的主流舆论。

  有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