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零七章 悄然改变的心态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荷兰人选择堑壕肉搏向前推线,朝廷的海军一到,他都用不着在回巴达维亚必经之路上埋伏的千人,单凭自己手里这些人,就能彻底击溃荷兰人。

  攻城一方的部队展开之后,是最脆弱的时候。一旦展开,被侧翼袭击或者援军来袭,都将是毁灭性的失败。

  这是不满。

  而荷兰人的指挥官很小心,并没有将部队完全展开,而是采取了围城的方式。

  这虽然妨碍了牛二靠这手里的人,来个八百破两千的大胜,以便日后吹嘘。

  但牛二和归义军的决策层还是很欣慰。

  觉得荷兰人很重视自己的战斗力。

  敌人的重视,是军队的无上骄傲。

  就像刘钰说的,荷兰人既没有在十年前突袭威海卫,毁掉大顺海军的萌芽;也没有往东南亚增兵备战……这让刘钰觉得很不爽,觉得荷兰人侮辱了大顺,没有尊重大顺,瞧不起他。

  同样的道理,放在归义军这边,就是截然不同的结论。

  首先,荷兰人肯定不知道枢密院的计划,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把军舰集结在井里汶附近。

  所以,荷兰人没有选择直接攻城,而是选择长久围困,这说明什么?

  在归义军高层看来,这说明荷兰人被两次失败的围剿弄怕了,非常认可归义军的战斗力,哪怕在嘴上不承认,但在潜意识里,已经将归义军看成是一支强军了。

  对军队来说,有什么比得到敌人的认可和恐惧更好的夸奖吗?现在来说,基本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

  荷兰人在亚洲,打了一百二十多年的顺风仗,打出了自大。

  当年郑成功围困台湾的时候,荷兰人二三百人,就敢列阵出城野战,想要以二百破数千,虽然被怼了回去。但也可见他们打了多少的顺风仗,以至于建立起了这样的自大和狂傲。

  至于在东南亚,更是可以说,有几艘战舰、三四百门火炮、一两千军队,就敢和数万小国的军队开战,而且从来都是主动进攻。

  现在荷兰人有战舰、有火炮、有将近两千兵力,可怂的却畏畏缩缩,不敢主动攻城,而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上帝造人的弱点上;寄托在坏血病、饥饿、热带病、疟疾上。

  潜意识里,就没敢强攻。

  牛二准确地把握了荷兰人的这种心态,也使得他做出的决定,也是基于荷兰人的这种心态。

  如果荷兰人潜意识里对归义军没有重视和胆怯,看归义军和看待那些东南亚小国的土著军队一样,那么牛二的这次反冲击夺炮就相当冒险。

  不说失败,至少也会遭受荷兰人猛烈的反击。

  他又绝对不可能把自己手里的这点兵都压上去,到时候怕就是处在一种焦灼的状态,反而让荷兰主力趁机溜走,大炮也夺不到,多半会如同井里汶的炮台一样,拿楔子给堵死。

  然而荷兰人的心态既然对归义军很重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