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九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眼目睹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解体的过程。

  百姓没钱——问商人借贷——用土地抵押——还不上钱——商人将土地兼并——继续放贷——越并越多。

  于是德川吉宗刚一就任将军,就立刻出台了政策:禁止土地抵押买卖。

  法令下达之后,所有土地抵押为不合法。

  法令下达之前,已经抵押的土地,按照每年百分之十五的抵押价,分七年赎回。

  结果法令一下,不到两年,日本大乱。

  已经穷的要质押土地的老百姓,怎么可能还的起每年百分之十五的地价?

  而一些百姓合作起来,拿着新出的法令,去找商人直接要地,不给钱,闹一揆,认为自己之前还利息已经还够了。

  商人见到这个法令之后,也见到了百姓合伙要地的场面,索性宁可当地百姓饿死,也绝不借贷给农民半个子。

  各藩都穷,贡赋使劲儿往上加,百姓更加没钱,无法度日,只能借钱。

  商人不敢借,也不敢拿质押的土地,导致百姓索性扔了土地跑到城市求活,城市又没有那么多活可做,治安骤降。

  土地扔了,农村凋敝,米价暴涨,各藩之前因为财政困难,都问商人借了不少钱。

  趁着米价暴涨的机会,各藩正好还钱,否则米价低了更还不起,于是继续加贡赋以求在米价高峰期多收点贡米,折价还给商人。

  贡赋越高,百姓越种不起地,又没处借贷,于是更多的人扔了土地往外跑……

  原本想要保障小农经济的,结果适得其反,米价腾跃、土地荒芜。

  幕府和藩主武士们,只收贡,却并不救济百姓,日本不要说青苗法,连个常平仓都没有。

  既没有青苗法、也没有官方借贷机构,更没有官方控制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所有生活物品,做到法家管仲那一套完全的官方控制经济,就敢取消民间放贷行为。

  这已经不是一拍脑袋就上了,这是纯粹没脑子。

  结果可想而知。

  两年之后,这个唯一可以算作“改革”而不是“修补”的政策,就宣告作废。

  至于应该如何改革,德川宗武也和自己的亲信幕僚私下里商量过,拿着海对面的历史以史为鉴,研究了半天,认为可以学的就是“高举《周礼》却行申商法术”的那位。

  不求富民,但求富幕府。

  不过既然此时德川吉宗认为他的改革是上天不给他机会,德川宗武这时候也不好说什么,想着避开这个话题。

  现在他连继承人都不是,这时候若是直言提出自己的改革思路,一旦要是意见不合,自己做继承人的机会就彻底没有了。

  然而他想逃避,德川吉宗却不放过他,直接问道:“吾儿对将来施政,有何见解?”

  德川宗武心想见解是有的,但此时不便说。非要等你传位于我、去世之后,方可真正有自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