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三五章 回援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之前的优势全成了劣势,三面环海的炮击让城中惶惶不可终日。

  山县昌贞进言道:“藩主当早做决定。”

  “要么,回师救援。若晚一些,恐怕城破。”

  “要么,死守下关,一动不动。必要时候,退过海峡,与九州岛诸藩合兵。”

  坂时存道:“武士妻小,皆在萩城。如今军心思归,恐唐人均田免粮、劫掠拷掠,若土佐旧事。藩主何不让大目付协调九州岛诸藩,协守下关,萩兵星夜回援?”

  毛利宗广也知道,家里被偷,武士们不会再有战心,人心思归。

  “可我恐唐人优我回援,却半途截杀。”

  “藩主放心。这一路都是山路,唐人不熟地形,必不肯深入。况其深入,必有动静,本藩村人,岂能看不到?他既不肯深入,即便设伏,也指挥在萩城附近设伏——道路众多,他焉知我们走那条路?如此,则可先快而后慢。”

  “先快者,沿途无忧,疾行。后慢者,斥候尽出,询问村人,缓缓进军。唐人所擅者,不过军舰、火器之犀利,并无野战之信心。藩主细思之,开战至今,唐人可曾打过堂堂正正之阵?皆是偷袭、炮击、攻城、守城之战。”

  “若其野战无双,何必如此麻烦,声东击西?袭取下关,则大势可定,又何苦要攻萩城?”

  一句话点醒了毛利宗广,仔细回忆了一下,似乎果然如此。

  攻对马,那是欺负人般的以多打少,对马藩才几个兵?

  攻米子,还是以多打少,借助炮击之利,大坂城代的兵刚到,他们就溜了,甚至不敢和冈山藩的藩兵野战。

  攻小滨,更是因为小滨城不是山城,而是突出海上的海城,军舰围射而已。之后守小滨,还是靠火器固守。火绳枪的经验,就是纯粹的火枪队,是不擅长进攻的,但很擅长防守。

  攻京都御所,本就没几个兵,京都所司代按规定,只有340个武士。之后攻彦根等城,那也是彦根藩的主力都死在了小滨攻城战中。

  好像,的的确确,至今为止,不曾有过野战。

  都是靠着船坚炮利,火器强大,攻取海边的城市、港口。

  军舰看大小,就知道打不过。

  可陆战,都是肩膀扛脑袋,唐人有火枪、自己也有;唐人有大炮、自己也有,无非就是打的远一些而已。

  若真的野战无双,按说直接攻取下关就是,这里距离对马岛又近,运兵可远比去萩城容易。能在萩城集结三五千兵,在下关集结万人大军不成问题。

  这些唐人一直逃避野战,难道真的是野战不强、虚张声势?其所长者,攻城守城;其所短者,野战对垒。

  是故一直在扬长避短?

  既然救火战术有效,随便即便之前的几次救火,都是火烧完了才到,但确确实实大顺没有选择野战就撤了。

  坂时存说的一点没错,只要先快后慢,便可避免大顺军的伏击。这里是自己的主场,是自己的封地,怎么可能对这里不熟悉?

  议定之后,请求九州诸藩帮助防守下关。长州藩、长府藩、以及其余支藩和广岛藩留下的一部分兵力,合计八千余人,迅速朝着萩城而去。

  回去的路,只有三条。

  一条先到长州,沿海进兵,但大顺海军优势,让他直接放弃了这条路。

  第二条路,就是大顺军斥候和参谋们认定他必走的路。

  第三条路,是在靠近萩城后,向东北迂回,绕到萩城。

  但萩城的奇葩地形又决定了这条迂回绕路的路线,最终还是要走阿武川河环绕的城下町,想要解围只能在大顺海军的炮击下,强渡阿武川河,仍旧是一条不智的路。

  唯有第二条路,才能让大顺丧失掉最有优势的一条腿:海军。成为一个只剩一条腿的瘸子。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