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五章 反对一口通商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除非彻底闭关,否则实难挡住一些见利忘义之辈将丝、瓷技巧传出。依卿所言,现在西洋人其实也会烧制瓷器了?”

  刘钰想了一下,决定给皇帝提个醒。

  “会,只是烧的还有些差。多则百年,少则五十年,或许就追平本朝了。至于丝绸,波斯、鲁密等国也多产生丝,法国也有丝织作坊。明末时候,西班牙人便在美洲养蚕了。臣妄言,这种躺着赚钱的日子,并不会太久。”

  “至于茶叶……其实海外能种茶叶的地方极多。只是如今英圭黎国对茶叶征收重税,东印度公司无利,故而不想着投入过大去种茶。一旦英圭黎国选择放开茶叶关税,只怕西洋人也会种茶采茶了。”

  “本朝既然选择了开关贸易,那就必须要承受这种后果。凡事有利有弊而已。”

  很长一段时间内,高端瓷器和丝绸市场,还是仅有大顺一家,但是中低端市场就很难说了。

  皇帝叹了口气,心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待到子孙辈,若是西洋人的工匠精巧反超本朝,那只能靠他们自己去解决了。

  虽说要未雨绸缪,可这种前所未有之事,皇帝也没有办法。

  在此之前,哪里出现过外国的上品比本国还好的情况?

  可远在数万里之外,又不能阻止,想想刘钰说的,火药是蒙古人西征才带过去的,西洋人后来居上也不过用了二三百年,日后瓷器丝绸超越,似也大有可能。

  只是,西洋人到底是凭什么快速反超的?

  皇帝的心头产生了一丝丝疑惑,却没有问刘钰,因为他猜到要是问刘钰,肯定又是老一套说辞:兴实学、办学堂……甚至改革科举。

  这等疯话,还是不要给他说出口的机会。

  李淦对外部世界的判断,以及做出种种支持改革的举动,其动机无非就是把刘钰当成了前朝可以让内帑丰盈的太监,让刘钰改革军制维护统治、让刘钰主持贸易搂钱……这活,郑和也能干。

  通过这一次对法兰西国使团的招待,皇帝恶补了一些欧洲各国的局势,心里对刘钰给出的“垄断南洋香料”的诱惑更加上心。

  军改的很顺畅,他没去想李过留下的遗产和松动的门缝,留下了足够的科举之外的人才,才使得军改如此顺畅。

  所以他只觉得,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不了的事。

  而李过的遗泽,到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就该有的东西,他也从未想过若是没有李过当年打下的基础,这军改要难到什么程度。

  只想着钱,他当然也很在意西洋人偷取技术的事,可却无解。

  “爱卿所奏西洋瓷丝之事,既然无解,那也不必去考虑了。只要小心提防即可。”

  “朕也是没有办法。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朕只要说严查,当地节度使必要上书断绝贸易,懒政以免犯错。或是砸毁海关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