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终章 九三年(卅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让农业的生产者垦殖迁民,从而让他们有自身吃喝之后的盈余来购买工业品。

  最终,将之前畸形的、不健康的手工业、或者说工商业城市,转型为健康的、不畸形的、以农业生产者而非农业剩余占有者为目标的工商业城市。

  这种思考,这种考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什么黄石公扔了本天书就一下子顿悟了的。

  而是因为大顺这边的社会存在,而产生的一种思考和意识。

  老马说:【大工业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把全部农村,纳入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的生产】。

  这句话在不同的国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这是道,而各国不同的情况和具体应对,是术。

  在英国,是以圈地运动为体现的。

  圈地运动,让英国的农村生产,从使用价值,变为了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但在大顺,由【大工业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把全部农村,纳入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的生产】这个道,所衍出的术,要是照抄英国那就纯粹是刻舟求剑、东施效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何解决大顺的农村生产,以使用价值而不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情况?

  其实,现在来说,很“简单”。

  要么,屠掉两亿人口。吃不完,自然交换了。吃都不够吃,怎么可能以交换价值为目的而进行生产?

  或者说,效英国故事,把两亿人抓进“债务监狱”、“济贫院”、“债务奴”等。但问题是你都有本事把两亿人抓进债务监狱、强迫为债务奴了,有这等本事那还在地球干啥,直接建成地上天国吧。

  要么,爆出来黑科技,亩产千斤粮。吃不完,自然就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生产了。

  要么,迁民。在亩产至少几十年内无法提升的现实下——之前已经说过了,此时大顺的亩产和法国1910年的亩产差毬不多,而要继续提升若能修水利有这样的超级组织力,那么为啥不移民;而若没有这样的超级组织力,那么就得达到1913年德国哈伯的合成氨工厂在大顺全面铺开的工业化水平,这个显然也不现实——由是,得出迁民东进垦殖,是此时来看最现实的、也是相对来说最容易实现的。

  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虽然也很难,比之让大顺短时间内搓到人均一战爆发时德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是简单一些。

  要是没有殖民地、没有扶桑南大洋的土地,想要发展大工业,按照【大工业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把全部农村,纳入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的生产】的思路,那就只能是以某种方式,让农村强制性地提供大量的有交换价值的产品。

  道理就这么个道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国各地情况不同,便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下。

  好比说人家说的道理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