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终章 九三年(十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松苏建纺织厂,把棉布卖过去?

  这,是个不需要用脑子考虑的问题。

  这么说吧。

  在呢绒时代,英国圈地放羊,羊吃人,那是有道理的。

  若是黑人已经开始在南方州吃西瓜、摘棉花,英国还去圈地种棉的话,那绝对是脑子不够用了。

  所以,在大顺打赢一战后,“棉吃人”的惨剧,就不可能在大顺内部上演了。

  大顺也绝对不可能去鼓励种棉花了——小农经济且小块土地所有制下,种棉花不简单。需要极强的组织力,去改良棉种,消灭旧棉种防止退化杂交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北洋时代,一些地方官员感叹若想改良棉种,非得等大灾之后赤地千里屯田推广才行。

  大顺不鼓励。

  小农种的那些短绒棉,在前机械时代,已经不堪商用了,因为短绒在技术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纱线韧性不足,除非用浆洗法这道麻烦工序否则是不可能做宽幅布的。

  是以,一战胜利,大顺内部的棉花种植业,就死了。

  这也是印度棉纱能够引发大顺内部手工棉布一波发展的原因。

  因为大顺在印度……还是老马的那句话,商业资本占据统治优势的地方,必然会表现出一种劫夺制。

  办的那些事,若在大顺内部办的话,早叫起义军烧了紫禁城了。

  不只是棉花。

  历史上,盛宣怀玩过一次生丝投机,最后崩盘的原因,说到底,就一句话: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产生丝。

  这个道理放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轻工业的各种原材料,凭借海运优势,先发地区几乎都能拿到,而且价格都很低。

  一方面是运输成本。

  一方面是种植园和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还有就是殖民地之所以叫殖民地,那是因为殖民者不是去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而是去劫夺的。

  原材料是原材料。

  茶叶之类的东西是茶叶。

  这不一样。

  大顺朝廷可以死死守住茶叶不能外流,任何试图在南洋、锡兰、印度种茶的,抓着就杀。

  但是,对于殖民地种棉花、搓生丝、种大米、种香蕉、种油棕、种黄麻等,相当支持且鼓励。

  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关于本土种植业和殖民地竞争的时候,该站哪边的问题,在大顺不是个问题。

  而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里对大工业集中在优势地区的思考,在大顺才是个被大顺这边的人思考的问题。

  而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问题:甜菜疙瘩周围,肯定有榨糖厂,以及榨糖业带动起来的一大堆产业,从而容纳了大量的就业。否则,这些人就会被甘蔗糖冲死,失业。

  大顺这边,则是用了奇葩的手段,造成了同样类似的问题:对轻工产品征收内地保护税、对原材料原棉生丝棉纱等免内部通行税,从而造成了各省原有的手工业中心格局基本没变,并且萌芽茁壮。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