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九二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荷兰在南洋的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

  当大顺下南洋,结束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后,依靠着荷兰的南洋霸权而发展起来的苏拉特棉纺织业,也自然完犊子了。

  当然,这个事,细分析的话,和李欗说的“孟加拉甘蔗”问题,还不一样。

  大顺下南洋导致的苏拉特棉纺织业崩溃的内核,和李欗现在说的孟加拉甘蔗问题,是有所不同的。

  苏拉特,不是荷兰的殖民地。

  那为什么荷兰非得去苏拉特买棉布,而不去大顺松苏地区买棉布呢?

  是因为松苏棉布的竞争力,不如苏拉特棉布吗?

  不是的。

  而是因为,荷兰在南洋地区的现金流有限。他掌握的香料等……说难听点,中国的走私贩子——当然,换种说法,就是大明的为自由和自由贸易而与暴君的专营法令对抗的商业勇士——都能把永乐皇帝的香料专营干废了,你荷兰这点力量,怎么和大顺的南洋商人们搞?别的不管说,香料你想在中国卖到和欧洲一样的1500%利润的高价,想都别想。

  荷兰的香料,根本不可能在中国换到足够的资金。而荷兰又需要现金,包括日本的小判金银等,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等。

  只不过,在苏拉特,买办阶层的势力,可以催生出先拿货、我给你香料抵一部分钱、你可以卖一部分香料算钱的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

  荷兰自己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垃圾。本土的棉纺织业水平,是狗屎。呢绒在南洋,压根卖不出去。

  是以,荷兰用自己的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并没有带动本土的产业发展,而是带动了印度苏拉特的棉纺织业发展——以南洋为市场的产业发展契机。

  伴随着大顺下南洋,大顺取代了荷兰在南洋的商业霸权,从而让南洋的棉纺织业市场供货者,换到了松苏地区。而且,大顺并没有过多的运用关税、保护税等政策,因为松苏地区的棉纺织业竞争力,就算不超印度苏拉特,但肯定也不弱于其。

  也即是说,大顺拿到了南洋的商业霸权后,可以使用关税保护、保护税等政策。

  但没必要,反而采取了“形式上的自由贸易”,因为大顺的棉纺织业,本来就有优势。

  但是。

  关键在于。

  大顺拿到了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

  可以不用关税保护和保护税,假装自己是自由贸易。

  但如果本国的产业处于弱势,因为存在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所以转身就能用。

  简单来说。

  不下南洋,大顺“只能自由贸易”,人家不搞自由贸易,那也只能干看着。因为自由贸易这玩意儿,是双向的。

  而下了南洋,大顺“可以搞保护制度,但没必要;不过需要的时候,因为下了南洋,所以随时可以搞”。

  我可以杀人,但我不杀,我想做个好人。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