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二章 分歧(七)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卖走,别的县、亦或省城的价格高,我就卖省城去呗。市场经济嘛,反正拿到手的白银,能在西域花、能在东北花、能在西南花、能在松苏花、甚至到印度去花也没问题。

  本来粮食问题就严重。

  严重的粮食问题,又迫使当地人围湖造田,使得生态崩溃加速,水旱问题更加频繁。

  商业深入,伴随着川盐入楚、对外贸易所需之茶芝麻生丝、对四川卖棉布因为四川不适合种棉花等因素,又使得经济作物的面积不断增加,这又更加加剧了粮食问题。

  还是那句话。

  大顺有没有粮食?

  有。

  甚至于,南洋、虾夷、东北、扶桑等地的粮食,都吃不完。

  但是,湖北缺不缺粮食?

  缺。

  就算商人不操控,实际上,此时的湖北,也距离人均每年450斤的粮食消耗,有一定差距——你说这算下来,一个人一天要吃一斤多粮食,有这么多吗?而事实上,肚子里没有油水、缺乏糖类、缺乏脂肪、缺乏肉类,对这些劳动人口而言,一斤多粮食,压根没有什么饱腹感。

  而现在,商业这口“双刃剑”,在湖北的表现,可谓是把为什么要“重农轻商”的那一面,不断地展示出来,上面还在不断滴血。

  要不要对商业、投机等进行限制?

  不限制,或者说想限制、但又没那本事,结果就是松苏大商凭借雄厚资本,两年时间干死了湖北的本地商行,控制了芝麻的定价权。这还只是稍微玩了玩一丁点期货操作。

  限制……

  限制,只靠行政命令,就会玩出来太子那样的大活儿,整出个“米禁”令,闹得沸沸扬扬,全天下都在看笑话。

  限制,不是不能靠行政手段,而是大顺的行政效率、组织能力,根本没这个能力、没这个本事。

  刘钰之前搞盐政改革、重分盐区,干死那些大盐商。

  固然靠了行政手段。

  但更关键的,是他搞了大型晒盐场,最终目的就是干死从万历四十五年开始盘踞盐业的大盐商,要搞“官运商销”,消灭生产和囤积的商业垄断,而扶植那些走街串巷最后一里路的中小商人。

  他靠的,是手里依靠大型晒盐场和蒸汽提卤的巨大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让当时的大商人近乎绝望的“商品”——你不是低买高卖、囤货居奇吗?我这边的盐价不断往下降,我倒要看看你能吃多少?你有本事,你银子多,就把川南地下的井盐和渤海黄海的海水,都吃下去。

  就粮食问题,大顺有没有可能搞类似的手段?

  理论上,可以。

  平籴法。

  现实里,没戏。

  大顺弄个盐,都鸡儿费劲,刘钰折腾了那么久才改革成功,准备了许久。

  就大顺这行政能力,还想玩平籴法?盐和粮食,那可不是一样的东西的。不论是消耗量、储存仓库、运输、要解决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