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开战(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组织起来的资本在印度给大顺捣乱。

  而印度的王公贵族,也就完不成任何形成的“以夷制夷”的策略。

  比如印度王公,大顺毛也不买,棉布不买、麻绳不买、丝绸不买、陶器不买;而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商人,则棉布也买、丝绸也买……只要还有不当买办的选择,就难免有几个人站出来试图靠出口关税和控制出口而获得财政收入。

  原本的东西方贸易,东方,指的是印度、波斯、南洋、摩鹿加群岛、中国、日本。

  日后的东西方贸易,东方,是也只能是大顺自己。

  既然做为生产商,大顺想要吃独食,且垄断“东方贸易品”的概念。那么,就必须要严防其余的“生产商”和欧洲商业资本的勾兑。

  和英国,正常谈判是没有用的,谈判谈不死英国的海军舰队,所以要打。

  和法国,那就需要和法国真正合作,让法国做个表率,先解散东印度公司,并且适当放开法国的进口关税。

  不是说法国不能收关税。

  大顺非常欢迎法国收关税,而且非常欢迎法国政府直接控制关税。

  但前提是,法国要废除那些乱七八糟的行政命令,比如棉布问题、瓷器问题等等。

  正常关税,可以让法国收10%、15%,这都没有问题,也算是大顺为法国这个盟友在战后的财政还款危机里,做一点盟友的贡献和帮助。

  刘钰不喜欢对外政策追求零进口关税,尤其是鞭长莫及的欧洲。

  零关税,大顺只有一个利益集团的支持,那就是各国的买办商人。

  5%的关税,大顺在欧洲各国的朝堂中,其贸易政策,毁誉参半。

  而若10%的关税,大顺将在法国的宫廷中,找到强劲而有力的盟友,比如因为财政问题而焦头烂额的法国国王。

  法国的印度公司,其成分相当的复杂,而且牵扯到太多法国人的利益。

  伏尔泰就在法国东印度公司里面拥有股份,并且在法国,被认为是“除了土地之外最佳的投资”。

  这当然不是法国单纯在印度的利益,而是涉及到之前约翰·劳的改革。

  密西西比泡沫中,约翰·劳组建的新印度公司,实际上是把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法国塞内加尔公司、法国印度公司、法国中国公司这些公司捏在一起的。

  后续虽然因为泡沫爆炸而拆分了,但是公司本身的业务又是覆盖重叠的。这里面又涉及到法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即殖民地只允许法国商人卖货,依靠垄断获得高额利润,从而维持公司的收益。

  比如去往塞内加尔的商人,买卖奴隶是一个方向。而往塞内加尔去的商人肯定是公司商人,但卖得货,是法国货、中国货、还是印度货,那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涉及到东印度、西印度两边的利益冲突。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舒瓦瑟尔公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