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八五九章 备战(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的力量。也就是一种全新的、崭新的、碾压旧时代的、工业时代的组织技术。具体怎么办,后世有一本书恰好就叫《怎么办?》。

  但显然,此时世界的物质基础,还不够。

  所以大顺的这种组织模式,在这个各大“强国”比着看谁更烂的世界,还是很有优势的,也非常契合大顺这种大家争做人上人的社会环境。

  既然都相当人上人,上车的人,自然会关门。

  所以仅从经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来看锡兰的归义军,他们好像和良家子差不多。

  都是按照人丁家庭,以一千户为一折冲府,或者叫营,下面分多个连,实际上就是个大型村社。

  土地归国家所有,不得买卖,每户授田50亩,另还有村社公田20亩,村社的这些公田一般作为种植园经营,种植椰子或者咖啡,不准种茶,违者流三千里,连坐。

  因为锡兰气候的特殊性,使得不管是耕种季节,还是采摘收获季节,都必须使用大量的雇工。而伴随着种植园的发展,也使得锡兰拥有了大量的类似于苏北摘棉花的“闲民”,农业生产是不成问题的。

  但随后的军制、晋升途径等,就不一样了。

  归义军在男子成年后,要自备一些东西,参与军事训练。朝廷会配备战马、火枪、火药、军装、铅弹、大炮等。但诸如干粮袋、自己的零食好吃的、零花钱等,还是要自己准备的,而且在入伍操训的时候会有检查,如干粮袋等必须是制式的、自己家老娘们儿缝的。

  负责训练他们的折冲都尉,是朝廷派来的,不是本地人。

  他们平时其实也不需要调动,准确来说,他们更像是预备役,以土地为津贴的预备役义务兵。

  朝廷也压根不给这些人发军饷。

  大顺理论上,在锡兰的正规野战部队,或者叫拿白银军饷的正规野战部队,只有四个营。

  一个陆战队的步兵营,驻扎高浪埠。这些都是标准的志愿兵,服役年限非常长。

  三个战斗工兵营,按照轻重步兵的分法,属于重步兵。

  和重甲先登、掷弹兵之类的类似,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英法在印度,动辄怼个城堡怼三五个月怼不下来的情况。

  战斗工兵一直是大顺南方边疆区的精锐,因为战争形式注定了是:海军决战、重装战斗工兵夺堡、拉上去的线列兵走过场的态势。

  炮兵基本都在马六甲整训,不在锡兰。

  骑兵也在马六甲,事实上,南洋地区,是有草原的,而且还有相当不错的草原。

  归义军的这群人,不拿军饷,只是在给自己的土地交血税。

  和大顺内部一样,练兵的折冲都尉,只练兵,不掌兵,专业练兵。

  所以,杜普莱克斯才询问杜锋,在锡兰,大顺到底有多少兵。

  他说的这个兵,指的是能打仗的兵。

  因为他手里,理论上也掌握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