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五五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印度贸易问题上的相似性,决定了法国必然退出印度。

  大顺和法国,在印度贸易问题上的区别性,决定了大顺皇帝对印度很有兴趣。

  不只是画饼。

  毕竟杜普莱克斯也给法王花了收税的大饼。

  区别在于,确实,大顺有很多东西,在印度卖不出去。比如和法国重合的纺织品,棉布也呢绒都是纺织品大类的嘛。

  可大顺在印度,也有很多东西能卖出去,让皇帝真的见着钱儿了,而且法国是真没有。

  而且,这和大顺的工业革命,关系不大。

  基本上,大顺刚开始发展的工业革命的商品,基本上在印度卖不出去。

  但是,大顺自身的手工业特长,以及大顺下南洋的经营,让大顺顽强地保持着对印度巨大的贸易顺差。

  红木。

  檀香。

  胡椒。

  硫磺。

  咖啡。

  枣之类的干果。

  锡。

  柚木。

  缅甸象牙。

  辣椒。

  蜡烛。

  鲸油。

  熏香。

  浙江姜黄和南洋香料搓出来的玛莎拉粉。

  锡兰的槟榔、宝石。

  南洋种植园的棕油。

  以及大顺手工业的特色产品:明矾、瓷器、茶叶。

  玻璃。

  松苏那边的山寨钟表。

  奇奇怪怪的药物。

  以及大顺的特产品的印度专供品:金粉——大顺的金粉不是金粉,是锌合金的粉末,印度富人喜欢撒的抹的可能是真的金子的金粉,带动的大顺的西贝货金粉,成为了非常特色的、无法替代的、很快打出名头的货物。可能金粉在印度有啥宗教或者文化意义吧,总之大顺的奸商用锌合金搓出来的金粉是非常好卖的。

  看着零了八碎的,但架不住一些是皇帝专营进内帑的,一些虽然零碎但加起来就多了。

  大顺在印度的进口商品嘛,就那么几样。

  棉花。

  硝石。

  稻米。

  麻绳。

  没了。

  棉花主要用于东北移民的棉袄棉裤,以便把苏北爪哇的长绒棉空出来做布。

  硝石一方面大顺军改后火药需求激增;另一方面,苏北用印度硝石做化肥。

  至于很多故事里,好像印度产上等染料,靛青。

  实则不然,印度现在并不产靛蓝。

  大顺和法国,垄断着此时全世界的靛青染料。

  历史上,直到93年的风暴袭来,革命的思想传遍世界,接受大革命启蒙思想的黑人领袖杜桑起义之前,海地垄断着世界的靛青生产——所以在人参贸易之前,没人会愿意拿整个北美,换欧洲蔗糖产量40%、靛青垄断几乎100%、后世吃泥饼的海地。

  谷懋/span法国愿意用一支战列舰舰队来保卫海地,却不可能舍得多派1000兵来印度。

  而大顺之所以此时能和法国一起,垄断着靛青染料,这也算是一种奇葩的巧合吧……

  因为,大顺自诩水德。

  然后就是大顺开国之前那个著名的讽刺笑话:在大顺这群泥腿子眼中,水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