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一二章 脉络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儒生唱完了这一段“顿悟歌”之后,又说道:“咱们唱一遍乡约歌,也需知道这天理就在人世间。”

  说罢,他起了个调子,数十人齐声常和起来。

  “天地生人必有先,必有先。”

  “但逢长上要卑谦,要卑谦。”

  “鞠躬施礼宜从后,宜从后。”

  “缓步随行莫僭前,莫僭前。”

  “……”

  “都说尧舜尤万镒,夫子还在尧舜前。”

  “帝力何有于我哉,尧舜有位方有治。

  “哪及夫子翻手间,至简至易便做成了尧舜事。”

  “是故孔子是灵丹,废瓦也能点金精。”

  “君相不学这灵丹道,且往乡间亲自教。”

  赵立本听的津津有味,基本上这些东西,他都能听懂,而且配上音乐,倒也是朗朗上口。

  哪怕他都不怎么识字,也就认得这几年发行的纸币上的那些字,但这里唱的这些东西,还真就听得懂。

  若是生活在这里,再唱几遍,自己也能记住了。

  实际上,他是听得懂,又听不懂。

  听得懂,是说这些平民化儒学的传教法,把前朝的《太祖六谕》演绎了一下,也就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尽可能用口语的方式传诵,确实百姓能听得懂。

  也确实,把高高在上的儒学,化成了教会一样的道德规范,传唱之间,叫人明白到底啥叫道德,应该怎么做。

  走路该怎么走。

  长辈要怎么敬。

  说的听不懂,因为这些东西,牵扯到明亡顺兴、泰州学派演化的诸多内核。

  读史的人,或者那些在庙堂上为官的、有敏感的政治嗅觉的人,是很容易听懂这里面的一些“有趣”的东西的。

  这些想法,也确实是王艮的想法,他对“尧舜万镒,而孔子九千镒”的说法,颇为不赞同。

  他认为,尧舜不过是因为做到了那个位置上,所以做出了一些功绩,是站在那个舞台上的正常发挥。

  而孔子在民间,位天地,育万物,视天下如家常事。要是孔子在尧舜那样的帝位上,做的肯定比尧舜要强,尧舜只是舞台比较高而已。

  孔子是师。

  尧舜是圣。

  为什么他这么认为,要看他的想法。

  是要“出则为帝者师,处则为天下万世师”。

  要做师。

  所以师的地位,要比圣高。

  但等到王艮传到颜钧、再传到罗汝芳的时候,情况就变了。

  嘉靖皇帝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对“孝”之一字,极为重视。

  毕竟涉及到亲爹问题,还专门把曾子的后人找出来封爵了。

  孝,再往上,就要孝到太祖那里了。

  而本来一些人就琢磨着“予以为圣人出为帝师,而未尝不师天下后世;处为天下后世师,亦未尝不师帝”的人,为了弘扬学派,那就肯定要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然后引以为进身之阶,从而实现王道。

  这时候,嘉靖皇帝搞孝。

  孝再往上追,那就是太祖皇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