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一零章 上国心态(八)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伴随着大顺工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分工,江苏改革,对外贸易,西方冲击,儒学理论无法指导此时现实等等一系列问题。

  以及刘钰是在泰州学派的大本营淮南搞的盐改这个特殊情况。

  使得这两个学派的继承者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进行了一次尝试。

  这种尝试,两个学派的化学反应呈现出一种非常微妙且有趣的状态。

  在教育、儒学正统、政务和意识形态上的小社会尝试上的一点“小”分歧。

  颜李学派是反对科举的。

  认为科举制度是无法选拔出人才的。

  那应该怎么办呢?

  他们学派的制度构想,总结为两句话。

  学校教育。

  官吏一体。

  乡人之子,若到八岁,则选拔进入乡学。如果聪明的,可以五岁入学;如果有病,可以推迟,但最晚不能超过十岁。

  乡学进行启蒙教育,学会礼仪、认字、算数等基础知识。

  乡学是走读制,住在家里。

  五年后,也就是十三岁,选拔乡学中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县学。

  在县学,再学五年。

  每逢一、六日课数,三、八日习礼,四、九日歌诗、习乐,五、十日习射。当然,伴随时代发展,天文、地理、水利、物理、农学,这些东西,都是主张学的。

  经书,总共分为八门,经书任选一科学。

  县学必须是寄宿制,哪怕就住在学校旁边,也必须住校。

  在县学,学到十八。在进行一次考试和选拔。

  选拔其中的优秀者,进入郡学。允许县学生复读,但只允许复读一年,一年之内还没考上,就算没戏了。

  县学进入郡学后,郡学算是省学的预科,只学三个月。

  主要是考察之前是否作弊、各项是否合格、道德是否达标。

  郡学入省学,考核之后,选拔送入中央的太学,他们学派起的名是成均馆。

  成均者,取《周礼》之【成人才之未就,均风俗之不齐】也。

  总共分十二个专业,或者叫十二科。

  成均馆学成之后,分配到各个县。

  在各个县的县衙,实习三年。根据各自的专业,担任县衙的“吏”。

  三年实习期满,根据实习期的表现,选拔成为正式的官员。

  不经过三年基层实习的,是不能做官的。

  而那些乡学、县学,复读期过了仍旧不能进学的,则可以学习一些别的专业技能,学医、学制造、学技艺、学制器等等。

  应该说,想法是不错的。

  这也是当初大顺科举改革出了问题之后,颜李学派建议全面复学校教育而取消科举的建议不被朝廷认可的原因。

  想法是好的。

  但是,朝廷没钱。

  这么搞,这得多少钱?

  在全国铺开乡学八岁入学制、十三岁县学选拔制、十二科分专业制,当朝廷手里有金山吗?

  财政税收制度在这摆着,基层控制力就这么个现实,土地掌握在乡绅手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