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零八章 上国心态(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朝鲜一国所能比。”

  “圣人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而改之。”

  “然于鹿庵兄,此番上国求学,当择适者而从之。江苏之善,于江苏为善,为别处为恶。此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此间道理,又非要知本土国情地理,懂经济学问,方可分辨何等可用、何等不可用。”

  “又如本派对闲民的看法,自然正确。”

  “但,为政者,难在如何控制闲民而不伤,如何不使闲民多且无业而致乱。”

  “既为士大夫,当平治天下。”

  “闲民不堕,亦不应被暴惩。这是理。”

  “而如何让闲民不至于出问题、又如何保证百姓生计。这是政。”

  “理与政之间,便要靠实学经济学问,否则便是空谈。”

  权哲身深以为然,颇有醍醐灌顶之感,连声称谢。

  孟松麓的话说的足够明白了。

  闲民这个群体,是要被正名的,就像是商人,也是需要被正名的。

  但正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说,把土地兼并,无限制造闲民,就是合理的;从而再推出土地兼并就是合理的。

  或者说,商人是合理的,那么就可以推出来,啥也不管,让商人可劲儿放高利贷,兼并土地,囤积土地,就是合理的。

  这就是真正的士大夫要面对的问题。

  不能一味地觉得,闲民出现就不对。

  但也不能觉得,闲民出现对,就啥也不管。

  只是,怎么管,刘钰的一些做法,给了这些人一个新的思路。

  倒不是镇压之类的手段,那谁都会。

  而是通过种种奇怪的改革,使得江苏一省的买已有耕地作为商业投资的难题被遏制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继续”兼并问题。

  事后看,效果达到了。

  但在事后之前,又很难看明白。

  比如南通周边的土地兼并问题,没有解决,但继续兼并的趋势被遏制了。

  靠的是包括赋税制度、织机下乡、对外开拓、开发东北南洋两大商品粮基地等一系列政策来解决的。

  之前的兼并问题,没有解决。大量的佃户退租,成为闲民。

  继续的兼并问题,得到了遏制,依靠纺织业发展,使得自耕农群体的抗灾能力得到了提升,不至于出现一有灾荒就卖地的情况。

  同时,粮价降低,又使得传统收租制的利润降低;而自耕农的稳固,又促使了土地价格上升。

  买地而后靠地租,这种纯粹的商业资本的运作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资本买已有耕地而收租的利润,不如投资到新垦土地、种植园、工商业上。

  而反过来,又迫使一些守旧地主选择由实物租,转为货币租。

  然而货币租,又使得佃农撑不住,加上每年粮食一下来就会迎来一波粮食降价期,只能退佃跑路——比如原先一石米一两半银子,实物租下,一石米就是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