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九八章 工业革命(十五)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学、甚至批判汉经学的书,也出了一堆又一堆,甚至还有不少明显伪造的“古书”。

  可要说推荐一二本能够说明白其中变化的,怕也是难。真正想要读懂,非得下个二三十年苦功不可。

  正思索间,一低头,看到了桌上的一些茶点吃食,孟松麓一拍脑袋道:“对了!有些事,正可以小见大。若赵兄真要弄清楚这其中的变化,我倒是有本书册可以推荐与你。”

  “赵兄可闻金陵袁子才、徽州戴东原之名?”

  权哲身摇摇头,他这一摇头,孟松麓心里就更加有数了。

  袁枚、戴震两人,这几年风头正盛、名气日高。

  这也不怪权哲身不知二人名气,实在是因着他老师李瀷,所能看到的“违禁书籍”,都是一些成名人物所作的。

  本身又是实学一派,故而颜元、李塨等人的文章看得多,这都属于是“上一代”的人物了。

  包括孟松麓的老师程廷祚,其实也属于上一代的人物。

  他们的著作,受到新时代的影响较小,甚至几乎没有。是以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探究方法,都很容易被李星湖等人接受。

  相反,这几年的后起之秀,都是长在新时代、从识字开始就不自觉卷入了大顺延续了二十余年的改革之中。

  本来年纪就小。颜、李,比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人小了一代;程廷祚比颜李还小一代;到袁枚、戴震这波人,如今也是三十岁出头,刚刚有名气的时候,权哲身去哪里知道?

  只不过,这些人出道就有名,仗着年轻,很是搞了一些大新闻。可权哲身居然一无所知,孟松麓更加确定这位“赵兄”,怕多半压根不是大顺人氏。

  再想想这人的口音,孟松麓已经猜了个不离十。

  “赵兄,我推荐的这本小册子,是袁子才、戴东原二人合力而作。倒不是什么经文典籍,而是一篇杂记小品,名曰《苏食辩考》。”

  “着眼处虽小,道理却大。从餐桌之物入手,由小见大。世人皆言,这是自顾亭林开朴学考证之滥觞后,真正得其真意者。”

  谷/span权哲身理了一下,奇道:“讲吃食的?”

  孟松麓哈哈一笑,以箸轻夹起茶点中的一个生煎馒头,笑道:“按照登州府的叫法,这不叫馒头,这叫包子。”

  “如今松江府人流往来,茶馆之中,多有此物。世人皆以为此物乃吴地美食,实则十余年前,并无此物。”

  他将这个包子用筷子剖开,点了一下外面被炸的金黄的皮道:“所炸之油,源于登州府之花生。”

  “所用之皮,源于辽东之麦粉。”

  “其内馅料,黄龙府豆饼所喂之豚。”

  “其所以兴者,又肥、又油,贩夫走卒劳力之人所最爱。”

  “其所以数年之内遍地开花,源于京畿铁制成的炉、徐州煤搓成的煤球。”

  “袁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