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六九章 恶龙残影(八)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术思想上的问题不谈,只说货币问题。

  林敏之所以支持,要用粮食交换一些盐,而不能全部用货币,也算是大顺这边的主流思想。

  刘钰的想法不是主流,甚至皇帝琢磨出来的道理也不是主流,而主流思想是“粟生金死,民兴于仁”。

  从明末开始,乃至大顺立国这百年,思想界的主流,从来都是“反白银、反纸钞、支持实物税”的。

  这种想法,当然是有道理的。

  大顺这边又没有金银矿,国家征税又用白银,民间交易却用铜钱,白银只有海外贸易这一个输入渠道,到处找金银矿就是找不到波托西级别的,就这么个现实。

  反纸钞……反纸钞,则就是源于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了,这里面的事便也不必细说,前朝的纸钞到底是啥玩意儿也不提了。

  反白银、反纸钞、支持实物税,很多威望极高的大儒都是这样想的。

  顾炎武反对、王夫之反对、唐甄也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基本上算是有迹可循。

  【古者言富,唯在五谷;至于市易,则有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其后以金三品,亦重在钱。后乃专以钱,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但为器用,不为币。自明以来,乃专以银。至于今,银日益少,不充世用。有千金之产者常旬月不见铢两;谷贱不得饭,肉赎不得食,布帛贱不得衣,鬻谷肉布帛者亦卒不得衣食,银少故也】

  就是说,白银太少,通货紧缩,限制了市场繁荣。

  所以说,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蛋,就扯在这。

  这一套理论,搞出来密西西比泡沫的约翰·劳,也在其《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阐述过。

  说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对国民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但白银数量有限且缺陷很多,增加货币只能求诸银币以外的其他办法。而国家发行纸币,就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然后他就搞出来了1720年的欧洲金融市场泡沫大爆炸。

  基本上是个类似的问题,在法国和这边就完全是两种情况。

  大顺这边,则是纸币蒙元和大明就玩过了,玩崩了。然后白银作为货币,又确实陷入了通货紧缩的窘境,使得明末的思想家对于白银和货币本身出现了质疑。

  对于白银货币化、纸钞崩溃的反思而动,最终促成了“粟生金死,民兴于仁”的想法反动,也就引发了“是否要重新征收实物税”的讨论。

  即:要不要继续白银货币化的政策,要不要继续收税收白银的政策?

  要不要退回到洪武年间,征收本色的税收政策?要不要重新征收稻米、盐、布匹、丝绸,而不是征收货币?

  这在明亡顺兴的一系列事件中,也算是思想界的一大主流了。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稳固和顽强程度,天下无出其右者。

  另一方面,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