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六章 吹毛求疵_千金谋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产量,危及百姓和国家。”

  他可以不为自己辩解,却不能不为百姓们喊冤,替魏可宗叫屈。

  随着吏治改革渐渐变成对官员们的吹毛求疵,并且走向越来越偏激的道路,官员们早已经对变形的改革深恶痛绝。

  因此卫亦君一开口,便有不少人站出来声援附和,中书令姚厚德和兵部尚书柳弗愠都在其列。

  如今的吏治改革早已经变成了侍中朱志行的主导,面对众人的质疑,他自然第一个站出来,众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道:“治国之要,在于治吏。皇上圣明,顺应民情,严于治吏,民间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而耕种之道,在于趋时、和土、务粪泽。其中农时为耕种和收获的第一要素,今年各地方春季粮食减收,也大多因为天时不作。治吏和春季粮食减收,两者本毫无关联,但卫侍郎却偏偏将二者胡拉乱扯到一起,倒不知是何居心?”

  刑部尚书傅卫道:“要说什么人最害怕严刑治吏,自然要数那些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之人了,自从皇上提出吏治改革,那些人闻风丧胆,不知道使出了多少招数阻挠改革。卫侍郎极力把因为天灾而导致的粮食减收归咎于治吏之严,莫非也和那些人一样,对吏治改革心存不满?”

  这二人仿佛唱双簧一般,三言两语便将卫亦君等反对重典治吏的人,定义成了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之徒。

  在如今的形势下,但凡被扣上这种帽子的人,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果然,紧跟着工部尚书王邦便道:“但凡反对吏治改革的人,多半是心中有鬼,其中的龌龊只要一查便知。”

  此话一出,近日借吏治改革之风大展拳脚的人登时热血沸腾,或真或假地叫嚣着彻查卫亦君等人。

  情势急转直下,先前反对重典治吏的大臣们脸色都极为难看。

  而独坐高位的李复书,此时也黑着张脸。

  有心人便会发现,打从卫亦君说话的时候起,李复书就已经变了脸色。

  昨日他故意没有理会赵学尔的长篇大论,今日卫亦君便在朝堂上煽动舆情,替魏可宗开脱。

  他可真是小瞧了他的这位皇后,即使身在后宫,动作也这么快。

  李复书先前曾经特意指定卫亦君修改姜无谄的调令,便是想试探卫亦君的态度,看他会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事无巨细地告诉赵学尔。观赵学尔第二日的表现,李复书可以确定卫亦君并没有提前把圣旨的内容透露给赵学尔,自此他看卫亦君便顺眼了不少,也不再故意驳回卫亦君的提案。

  原本朱志行说赵学尔和卫亦君、魏可宗、姚厚德等人暗中勾结,结党营私,李复书还半信半疑,可现在他看着这几人站作一堆,相互包庇解围,却由不得他不信了。

  呵,这可不就是赵学尔用惯了的伎俩吗?还记得当年她还在承州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