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6章 南北_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嗯……

  提到这次吴边主动求见杨铸的原因,绕不开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一、猪周期;

  二、南北之争。

  ………………

  先说第一点:猪周期

  “猪周期”这个词,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已经是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因此也用不着多费笔墨;

  这种本质上是因为人为区域隔障导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最终引发的周期性恶性循环,唯一需要加以补充的是,猪周期是有大小周期之分;

  其中小周期具有极强的不可预知性——由于国人消费猪肉的总需求是一个基本的恒定值,因此小周期的波动往往跟猪瘟、国际环境、进出口指标、衍生商品的需求变化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在这一块,哪怕再牛的人,也难以未卜先知。

  而大周期,则反过来相对具有一定的规律,每一轮周期的长度差不多在1400天~1500天左右——改革开放到现在,虽然每一轮波动的绝对值有高有底,但经历过了那么多轮,其实大伙都已经心里有底了。

  毕竟,每一次大周期的规律都大同小异: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养殖户倒过头来大量补栏——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剧增——猪肉价格再次下跌。

  要知道,当前的华夏尚不是后世,没有足够的财政预算去建立庞大的猪肉收储体系,即便是有一些战略储备肉,但在每年动则五六千万吨的猪肉需求量面前,完全不够看。

  因此,面对猪肉这种完全依循“市场规律”的原料,各大上下游企业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盯紧“猪粮比”这个核心变化指标,并且用尽一切办法来规避眼前的风险。

  按照传统的观点,猪粮比价达到6:1被视为一个分界线;

  达到了6:1意味着生猪养殖户处于盈亏平衡点;高于这个数字,则意味着上游养殖企业赚钱,下游生产企业成本攀升;低于这个数字,则意味着上游养殖企业亏钱,下游生产企业成本急剧下降;

  而如果猪粮比低于5:1,则意味着上游养殖企业重度亏损、乃至面临着破产的风险;但对于泉城肉联厂这种大型下游生产企业来说,却是大肆囤肉的天赐良机。

  但是,很不幸,现在是2003年的六月,正值猪肉价格的上行期,虽然此时的猪肉价格刚刚进入8元时代,比起后世来简直便宜的不要不要的,但是猪粮比价达,却已经到了:1(此时华夏的主粮c端的价格处于1元时代,一些地方的粮油店,大米价格甚至不足元/斤)

  而且更要命的是,按照上一个猪周期的时间点来计算,此时正值猪肉上涨最后1/4周期——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出现什么重大意外的话,在明年,也就是2004年的秋冬季,猪肉价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