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小镇变化(2)_亮剑:抗日之铁血远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镇,大集,街上人山人海,吆喝声不绝

  街上很久没这么热闹了,特别是粮店前,围满了等着卖粮食的村民,都在等着卖完粮食好去赶大集呢。

  为了避免老百姓增产不增收,不法粮商趁机打压粮价的伤农行为出现,也是为了多贮存粮食,七连在集上也设了收粮点,价格上跟镇子外的粮价基本平齐。

  这就给镇上粮商划了一条线,粮价太低的话他们根本收不到粮食,八路那边有多少要多少。

  整个晋东南整体还是很缺粮的,战争年代最缺的资源就是粮食,柳镇市场上这点余粮根本不够看的,只要买下来,往外面一运,至少几成的利!

  在八路军这条鲶鱼效应下,整个柳镇的粮价不仅没有降低,比往年还稍微高了一些,这就是楚雄需要的效果。

  他不怕粮商买走粮食,哪怕他们买给鬼子都行,但粮价不能低,柳镇商业要繁荣,就得遵循市场规律,用市场去调节。

  趁着柳镇今年粮食丰收,七连在老营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同时也放出了一定的银元,让市场活跃起来。

  老营内缴获和抄没了20多万银元的钱币,这对一个小镇来说是一笔不少的货币,通过买粮放出一部分来流通,老百姓通过买粮获得一定的货币。

  有了货币的老百姓就会购买生活用品,市场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所以说货币只有流通起来才会有价值,否则就一堆银疙瘩!

  八路军那点钱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市场活跃起来后,窖藏在大小地主家里面的银元也会跟着出来参与市场流通,因为他们需求从商业活动中获利。

  终于轮到高大栓了,他家的小麦成色不错,被粮店定为了优等,他带来的238斤麦子卖了6.45元钱,这个价钱比去年还高了一点点,这让高大栓非常满意。

  农民就怕多收了三五斗,反而少卖出几毛钱。

  八路军的收农业税既收货币,也收粮食,这样就杜绝了老百姓交税还要被粮店盘剥一层。

  柳镇以外,当局收税只收银元,这就给了粮商操作的空间。

  丰产的时候把粮价压的很低,而农户又急着卖粮交税,只能低价卖给粮商,被他们又盘剥去一大层!

  粮食和银元都收,这就灵活了,大地主粮食多,家里有银元,粮价低他们就先囤着,交银元也方便。

  这样,市场上的银元就会越来越多,市场就会越盘越活。

  高大栓口袋里有了钱之后,腰杆也挺直了许多,先是带狗儿和小花他们去面摊每个人吃了一大碗羊杂面,塞饱了肚子,嘴上也吃的油花花的。

  接着就给狗儿买了一大串甜蜜蜜的糖葫芦,正准备离开时看着小花在流口水,想了想也给小花拿了一串,小花的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看着两个小孩在开心地舔着糖葫芦,高大栓的心里也像吃了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