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9章 陷入旋涡的李毅_四合院:开局加入万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议的进程果然如李毅预想的一样,原定的基调陡然改变,把鹏司令主导的纠,变成了批。

  李毅一直强忍着没有发言。

  经过连续十几天的批评,赵刚,丁伟等人,慢慢从最开始的激愤和抱怨,一直强忍到现在的冷静和默认。

  经过李毅每天会议结束后,给他们做的讲解和分析,他们现在也明白了,现在上位的做法看似有错,但如果从其他角度来看,又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强行纠错,就会让背负巨额债务,又面临天灾的社会,出现从上到下的政治动荡,民心动荡,如果不能强行渡过,那么在北方的施压下。

  我们面对的只能妥协,只能同意他们的条件。

  其中的风险太大了。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强行压制主张纠错的一方,让社会维持当前局面,稳住政局,稳住北方。

  等灾情和债务还完之后,才能再做调整。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在大风期间,在保留公社的同时,政策上允许老百姓家中,保留一部分自己开垦的自留地,自己种,自己得,还没有税。

  家里的人口越多,拥有的自留地就越多,并且鼓励百姓家庭养殖家禽,猪每户一头,鸡鸭看自己的能力,这些自家养殖的家禽,非公社所有。

  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吃都吃不饱,怎么养猪?

  但这就是事实,那时候养猪并不是吃粮,而是有一种叫猪草的东西,野外长的野草有很多种类都可以作为猪食。

  也不用大人去操心,八九岁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自觉懂事背着背篓,拿着镰刀去水草丰盛的地方收割。

  回来剁好,掺点糠煮熟,然后就可以投喂,没有也可以不掺。

  这些都是当时孩子们的事情,根本不用大人操心。

  在蜀中地区,这种绿植丰盛的地方,养猪的标准还是,家里有多少个成年人,就要养多少头猪。

  灾情和跃进结束后,在喊出了“农业学大寨”这句话,群众的精神面貌千百年都没有过的好,人人都以劳动为荣,懒惰可耻。

  八荣八耻的观念深入人心,塑造了当代人的思想观和道德观。

  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积极参加劳动,哪怕你是学校里的学生也不例外。

  劳动课也是当时教育的重要课程,中小学生们都要被老师带着去公社参加劳动,没人会想着偷空子躲懒。

  而且,到了初中都是半军事化管理,每个星期都有定期的军事操练,尚武之风比汉唐还要浓烈。

  包括后来的知青下乡,这是后来想干都不可能干成的事,没人有那个威望,社会也再没了那个实力。

  这些东西,在后来虽然被全盘否定,但却刻在了当代人的骨子里。

  不知道有多少老人,怀念着那个年代,那个峥嵘岁月!

  虽然赵刚等人在李毅的讲解之下,理解了上位的决策,但纠错的一方也并没有错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