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宋旧事不堪提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而,一些动物在缺乏天敌而繁衍过快,导致种群密度过大时,会自发迁徙寻找新的栖息地,以避免因耗尽生存资源而导致族群消亡。

  但人类与其他生物明显不同,不仅需要自然资源,还需要社会资源。

  通常来讲,人烟稠密的繁华之地人均自然资源相对更少,却因为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反而比地广人稀人均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的边地更有吸引力。

  繁华远胜四夷的中原地区便是如此,千年来一直像磁石一般不断吸纳外来人口。

  当然,有地种能吃饱饭就知足的底层百姓并不会在乎这些。

  只要是无主荒地,即便环境比较险恶,也挡不住底层百姓开荒的热情。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管不到的地方还有地主老爷管,整个天下就没有多少适合开垦的无主荒地。

  唯有蛮夷脚下的土地才可以“无主”,比如持续了千年之久的汉夷之争,又比如赵宋开拓熙河。

  但这种扩张速度并不快,且要靠朝廷强力推进,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反复血腥厮杀。

  能为这些土地而搏命的人并不多,中原百姓基本不会参与其中。

  只有兵荒战乱、疾疫流行或持久的特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中原百姓才会自发向外流动。

  其中,兵荒战乱是第一诱因。

  自汉以降,华夏多次王朝兴替内部混乱之时,北方的游牧政权都会趁机南下。

  弱则劫掠人口物资,强则趁机入主中原。

  面对这种等级的大兵灾,普通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基本无法抗争,不想躲入深山与野兽为伍,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但占有更多资源的大姓豪族却有更多选择,进则入仕新政权为胡人服务,退则结寨交“保护费”,实在不济,还可以携大量僮仆和食客渡江避乱。

  但大姓豪族即便南渡也不会乱跑,会优先选择信息通畅、人烟稠密、开发度相对较高江南地区定居。

  只有战乱持续多年且不断升级,导致这些地区也极不安全了,才会有人继续迁徙,前往更加偏远的蜀地、广南,乃至海外。

  经过历朝历代的持续开发,此时的广南两路的“宜居度”比起千年前的“百越”来说,已经不知强了多少。

  可对大部分开拓精神不足的宋人来说,广南仍是夷越遍地、瘴疬盛行的恐怖之地。

  四年前,祸乱天下数十年的蔡京父子被渊圣皇帝定罪后,流放之所就是广南东路。

  让身娇肉嫩的贵人们逃往广南地区与野蛮低贱的夷人为伍,然后不知什么时候就死于无迹无形的瘴疬,还不如留在长沙投降大同做“顺民”呢!

  因而,赵构的“南幸”计划一开始就遭遇了极大阻力。

  不愿随驾前往广南送死的朝臣们以“祖宗基业在北陛下却欲向南”苦劝,而粗鲁壮汉居多的御营班直则直接要求皇帝“行幸蜀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