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91章:阴氏强军之威(5K)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肩挎着弓,手持劲弩,背后背着一个装了五十支弩箭的箭匣,装着二十支箭矢的箭囊则是悬在右腰之间。

  整个头“彻”当然不会只有一个“旅”,事实上是由五个“旅”……也就是一个“师”的七千五百名士兵和一百乘战车组成。

  这个还是因为场地受限的关系,战场足够宽阔的话,晋军一般会摆出一个大型的鱼鳞阵,再拿三个“师”来组成左、中、右的“彻”部分。

  楚军那边。

  目所能及被摆在最前面的是“左右广”,五千名徒步的步兵,战车数量约是一百二十乘。

  楚国的“左右广”有自己的特色武器,是一杆长度在一米四左右的矛戈,楚人则是将矛戈称呼为“戟”。

  每一名楚国“左右广”的士兵,他们还必然配上了一面方形盾,不需要的时候将盾给扣在背后。

  可能是受到“沫之战”的刺激,原本并不配置远程武器的“左右广”士兵,相当一部分新增加了携带弓箭的安排。

  吕武看到那一幕,琢磨着自己已经够“剽窃”魏武卒了,没想到楚国的“左右广”看上去跟魏武卒的配置压根没区别。

  那个“魏武卒”是个什么情况?仅是从装备上来说,每一名士兵都至少穿三层甲,手里除了一件长兵器之外必然配置有盾牌,另有一张至少三石的弓,富裕的还能自己配一把战剑。

  当然,有了什么装备是一回事,能不能像“魏武卒”全副武装跑了五十里还能立刻投入作战,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吕武当然有心建立一支强军,要说将全部的军队都变成十足精锐则是没想过。

  养绝对的精锐不是谁都养得起,有一定规模的绝对精锐也就够了。

  有那么一件事实,军队走“中庸”路线才是一种常态。这个“中庸”也就是不过分的单独看某一部分的质量,将全军的装备维持在相对的水平。

  一句天大的实话,大部分时期的军队历来是走“量”的一种单位,制式装备历来只要求一个品质合格,并且能够进行大规模的量产,不是走歪路去搞什么“特殊化”的“精”而“少”。

  当然也不是绝对,财力能不能组建那么一支部队是一个关键,有没有办法长久维持下去是另一个关键。

  拿“魏武卒”来说,他们的出场极度惊艳。然而魏国根本无法长久维持,成了昙花一现。

  吕武注视着两军的战车在“轰隆”的战鼓声中加速并冲锋,战车后方的步兵从常态迈步行走变成小跑再急奔。

  来自战车与战车的交锋是春秋每一场战争中最先展开的较量,其实极少直接奔着对方去,会在一定的距离内用远程武器来互相针对。

  阴氏的战车,驭手专心驾车,戎右时刻注意格挡射来的箭矢,战车主将一会拿劲弩射、一会拿弓来射。

  楚国“左右广”战车的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